1536121705772463.jpeg  学校只要考试,或者修正,爱锻炼的人们没地去,就会从学校东门出去向北200米,然后一路向西沿古城路走向古城公园去锻炼:或打太极拳,或打棍,或走步。有的干脆在古城路边放音乐,跳起了广场舞。

  这条古城路原来就叫城壕沟,左曲右拐,高低不平。要想从这里路过,就少不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而且因为东边是水产市场,下水道经常堵塞,从这里路过总是臭气熏天。而今从2012年,全面实施修复保护工程,古城公园修好,这里也是两边红灯笼高挂,道路比原来拓宽了许多,两边门面开张,生意兴隆,人们或休闲,或购物,或驱车前行,一路观光,无不惬意。

  说起古城,临汾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汾水之滨,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又因上古帝尧曾建都于此,有“华夏第一都”之称。临汾东倚太岳,与长治、晋城为邻;西临黄河,与陕西省隔河相望;北起韩信岭,与晋中、吕梁毗连;南与运城市接壤。

  临分古城始于春秋,建于河西,北魏移建现址。原为土城,明洪武增扩重修,外墙包砖,城墙高15米,顶宽20米,护城河深8米,城门四座,城垣周长5980米,因四隅埋有铁牛,故称“卧牛城”。明正德修建东关外城,城内以鼓楼为中心,形成东西南北四街,为县、州、府治所。近代以来,因战乱和建设不断损毁,仅存西北城墙残段,顶部多被建筑侵占。

  临汾古城公园是山西省临汾市第一座开放式公园,古城公园依托古城遗址而建,建设因地制宜以“古城”为主题,重点在于重塑临汾古城风貌,向人们展示临汾悠久的历史文化,打造一个属于临汾市的历史文化品牌,树立临汾的“文化古城”形象。

  临汾古城公园位于临汾市区滨河东区中段,总占地面积为19.6公顷,集古城墙保护、湿地保护和生态绿化为一体,主要包括自然水面、曲桥、小型雕塑、廊式藤架、亭榭和仿明代小型古建筑,是一座集游览、娱乐、休闲、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优化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公园分东、西两园。西园东临城墙,西沿滨河路,占地160亩,2010年建成,有“青铜古城”,“名人广场”、“元代戏台”等景观,栽植树木150多种,文化生态独具景色。东园以保护和修复古城遗址为核心,围绕古城墙西北角呈“V”形布局,包括排水工程、城墙修复工程、护城河工程、古民居保护工程等,建成后形成了古城雄姿、古城大院、鼓舞雕塑、卧牛碑亭、遗址纪念等主要景观;其中,鼓舞广场和园内通道由557个石狮雕塑环绕分布,尽显民俗文化魅力。以拥有石狮最多的公园创世界吉尼斯纪录。

1536050268197558.jpg


  西南段城墙——古城雄姿

  沿着古城路一路向西,至古城西路中段,高大雄伟的青色古城墙以V字形,左边略有弯曲形式就会进入你的视野。再向西行,一直到中大街拐弯,你站在路边,令你震撼的厚重的高不可攀的青色古城墙就会屹立在你的面前,想一想历史上不管哪个朝代要想撼动临汾城,得有多难。而今这里已经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夜晚从这里经过,城墙上灯光耀眼,一片太平祥和的景象令人沉醉。


  镇朔——北城门(缩建纪念)

沿着城墙西行,路北都是现代建筑,路南则会出现一座古城门,那就是“镇朔”古城北门。门跟前有两座黑色大理石古战车坐立,两边分别各有四座黑色大理石古战车排列。它们好像是镇守临汾古城的卫士,随时准备听令出征,捍卫临汾古城的和平和安宁。

  镇朔门前碑刻记录:临汾自古为军事重镇,古城东西南北四座城门,东曰武定,西曰和义,南曰明德,北曰镇朔,均为双层翁式构造,具有鲜明的防御功能,故称“瓮城”。因四座城门先后被毁,且无法恢复,2015年治理北城壕并修复保护西北段城墙时,将北城门缩建于此,以供后人观瞻,是为纪念。

  二零一五年七月

  现在门前广场上随时有人们在锻炼,聊天,与孩子游玩。


  十二生肖园

  1536051587139018.jpg从“镇朔”再西行,你就可以看到一道特别的风景:十二生肖雕刻,黑色的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端卧在一个个大理石墩上,胖胖呼呼,憨态可掬,童趣横生。人们抱孩子或骑在它们身上,或孩子们围着它们嬉戏,甚至大人们也抱着它们聊天。这里一方面是老百姓休闲娱乐之地,一方面也是了解生肖文化的一个场地。所以一年四季,无论白天还是傍晚,都会有人聚集,闲情逸致,很是惬意。

  十二生肖园碑刻记录:生肖起源于古代天象岁星、动物图腾有着密切历史文化渊源,世界诸多民族均有生肖习俗,涉及动物达二十多种。相传远古时期,黄帝已发明天干地支历法,选择动物肖像计时,到汉代中国十二生肖全部定型归序,以此取代十二地支与十个天干配合,形成农历纪年的习俗符号。当用来表示人的出生年岁时,十二生肖就成为人生特定的属相,并演绎出许多寓言典故。


  古城民居大院——珍贵遗产

  说着一路西行,就到了古城公园附近的古城民

1536050409138441.jpg居大院。 

    古民居移建保护简介:古民居是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临汾古民居不同于庄园或城堡或民居,家庭独居四合院落为主,具有更为大众化的民俗文化价值。现存古民居多为清代所建,因年久失修,大多风蚀残缺,遗弃损没,保存完整者甚少。2012年临汾市实施古城公园东园建设,把古城墙修复保护与古民居抢救保护统筹并举。经实地考察,将土门、魏村三座百年民居院落整体迁移于古城公园,供人观瞻,临汾历史上首次实现古民居迁移保护。移建后的三座古民居呈品字形布局组合,统称“古城大院”。一号院为一层二进式,二号院为二层窑洞式,三号院为窑房混合式,三座院落三种结构,代表了明清时期临汾民间住宅建筑的独特风格,反映了当时经济社会发展及其传统生活习俗。

  “古城大院”位于古城公园东端,与修复后的古城墙相依而建,古城故居相得益彰,临汾古城建筑和民居文化遗产同时展现,对于保护建筑,研究历史,考察民俗,传承文化,旅游观光具有重要价值。

  临汾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二零一二年十月

  而今看来,三座民居院内设古城文化、民俗文化、书院文化三个展馆,就临汾古城的沿革,沧桑演变和修复保护过程通过古城遗物展览、古代生活用品、生产、运输、加工工具展示,生动再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画面,对于弘扬保护民俗文化,了解古城历史变迁,传承古城文化,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古城公园东园(卧牛亭)

  若对历史文化感兴趣,你还可以沿城墙根进入东园,欣赏卧牛厅:卧牛亭高12米,宽11米,为16柱式双橹结构,亭中矗立着卧牛铜碑,内1536050010117975.jpg

外悬挂八副对联,十六块匾额,是全国文化气息最浓联匾最多的碑亭之一。厅外东西南北四幅对联分别是:

  东外:平阳绝胜   东临雷霍揽日月,龙泉卧川汇金盆    

  西外:汾水流情   西控河汾一壶水,安居平阳十万人

  南外:白马竞云   南通秦蜀贯天下,三更驾贾敲城门

  北外:卧牛逐风   北达幽并驱白马,邀来卧牛镇瓮城

  临汾“东临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地理位置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东临雷霍:向东临近霍山和雷泽(古代地名,在山东境内)。南通秦蜀:向南可以通往陕西和四川。西控河汾,向西可控制黄河和汾河。北达幽并,向北可以到达幽州(古地名,在北京与河北交界地)和并州(太原的古称)。

  四幅对联从分别从历史交通枢纽、水上风光超绝,经济富裕;西面汾河带给平阳百姓安居乐业;临汾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商业交通要道,是京城向西南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浪漫主义表达方式描述了一位仙人骑着白马一路向北,抵达幽州、并州,邀来卧牛镇守临汾这座瓮城。委婉的表现了临汾古城的传奇和美丽。

  厅内四幅对联分别是:

  东内:千古渊流

  唐尧建都北魏筑城明清砖瓦固春秋,临河而居因汾得名两翼青山调风雨

  西内:万事鼓舞

  农商俱兴文武兼驰辈有英才誉家邦,三晋重镇府县治所历代兵家争雌雄

  南内:瓮城风范

  墙高五丈池深八米金汤瓮城甲天下,钟鼓二楼声传百里铁血卧牛镇河汾

  北内:思垂今昔

  千年垒砌两遭损毁无奈今日悔恨深,一隅重修三面难复愧慰当年筑城人

  且不说对联形式,我们只欣赏其内容,第一联从地理位置和历史沿袭讲了临汾风调雨顺和历代建筑完善得以巩固。第二联从工农兵学商齐头并进,全面发展,突出临汾人才济济,从三晋位置、历代为县府所在地,被兵家争夺阐明临汾地理位置的重要。第三联从临汾古城城墙、城池,钟楼、鼓楼几方面强调临汾卧牛镇守、固若金汤。第四联则从古城损毁、保护说起,思垂今昔,愧对祖先。

  可喜的是我们现在的主管领导修复保护文化遗产意识很强,打造了临汾古城公园,弘扬了临汾古文化,也加强了临汾现代文化的建设,为临汾人民造福万代。

  四幅对联的顶端又分别镌刻着临汾的八个古称:

  东上:白马  卧牛

  西上:晋州  唐州

  南上:尧都  平阳

  北上:香平  平河

  一个卧牛亭,内外上四面汇集了有关临汾的历史、地理和变迁,宣传临汾文化的力度可谓大矣。

  沿卧牛亭一直向西10米左右,就进入了鼓舞广场。

  鼓舞广场1536049970125317.jpg

  鼓舞雕塑,底座是一个由青石石狮环绕的大圆盘托着一圈十二个大绣球,中间是方形红色大理石座,高高耸起,托着鼓者和舞狮者的活动。从东面看是一位动感十足的舞狮秀雅女士头发向右后飘逸,左臂伸出,手中托着一个大绣球,正引领者跟前兴奋异常、姿态各异、笑容可掬的狮子们,舞动丰收,舞动喜庆,舞动古城的修复和建设,舞动幸福的临汾人们健康的生活……从西面看是鼓者双臂高举,张口呐喊,使尽浑身力气击打锣鼓的姿态。许多石狮托起的石鼓正被鼓舞人酣畅的击打着,也许他为临汾古城的修复而欣慰,也许他为临汾古城文化后继有人而兴奋,也许他为临汾人健康幸福的生活而振奋,也许他为临汾的发展而呐喊……

  碑刻记载:“鼓舞”雕塑由宿青平设计,总高12米,花岗岩雕造,2012年落成。充满动感的鼓舞之美与高大雄伟的古城墙相映成趣,雕塑和广场四周由200多个石狮环绕,展现了临汾悠久的文化风貌和美好的精神情怀,是具有民俗文化内涵和艺术欣赏价值的大型城市雕塑。

  锣鼓与舞狮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最具震撼力的伟大文化创造,多用于号令威仪,鼓动助威,昔日喜庆场所,是中国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化遗产。“鼓舞”一词源于鼓狮文化,自古就被赋予鼓动奋进、 激励热情、吉祥喜庆的涵义,象征中华民族振奋力量、追求祥和的美好精神世界。

  临汾是锣鼓和舞狮文化之乡,“鼓舞”雕塑将传统鼓狮文化完美交融,创造了鼓狮雕塑艺术的全新境界。鼓的雄壮,舞的风采,人的情怀,狮的娇态,刚柔相济,充满活力。两侧滚动的石鼓犹如历史车轮,四周姿态各异的狮子满面笑容,表现了群情激奋、创造幸福的美好画意。

  我们要想打太极拳,就可以穿过卧牛厅向西进入“鼓舞”广场,这里每天早上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杨氏太极爱好者聚集,他们打103式,49式,而后练剑,打太极扇。场中经常有热心师傅耐心赐教和演练,新徒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虚心请教,认真练习。

  鼓舞广场已经成为人们观赏、休闲和健身的场所。


  古城遗址

  从鼓舞广场一路向西出东园门,再往南行大概200多米,就是古城遗址,从这里你可以看到古城的仪容,放眼向东,你可以看见高大的古城墙就矗立在你的面前。你可以想象古代战争中兵家搭梯攻城、城墙上战士严阵以待捍卫古城的情景。你也可以看见现在每天早上有一个锻炼群体,统一着装,在这里做健体操,享受着和平安逸,健康快乐的幸福生活。

西园

  从古城公园东园一路向西,略南穿过中大街,就到了西园。我曾经写过一首七律,抒发初到古城公园的感受:

  七律  古城公园一瞥(中华通韵)

  名人鼓塑雄姿展,舞蹈太极柔婉轻。

1536050495139173.jpg

  喊嗓湖边惊水鸟,牧笛静处引幽亭。

  打鸡勾踹飞灵巧,滑板奔流喜俊英。

  蒲剧戏台眉户转,依存风韵古城营。

  未进西园门,你就会被园南的瀑布声吸引,进入东门,循着瀑布声,一路走去,你会经过三桥——红色大理石平桥、青色大理石拱桥、木板吊桥,看到人工湖。我曾经写了

  以表现人工湖周围的胜景。

  七律  古城公园人工湖(中华通韵)

  平湖水色透蓝天,飞瀑流光映古园。

  石磨遗风迎柳浪,三桥胜景荡秋千。

  金鳞游泳舞芭蕾,彩艇摇扬伴管弦。

  雕塑青平望龙跃,古船茶饮乐怡安。

  采桑子  古城公园三桥胜景

  古城园内三桥好,红色平桥,石拱青桥,木板悬桥舞蹈摇。

  一桥长过一桥傲,湖水妖娆,小瀑清涛,游泳金鳞芭蕾娇。

  以表现公园平桥、拱桥和吊桥的精心设计给人们带来的艺术享受。

  再沿湖而行,或者站在木桥上,你就可能被长廊两边踢毽子的人群吸引,我就曾经被他们迷倒:   

  七律  古城公园踢毽子(中华通韵)

  翔鱼驻景木桥乐,放眼廊阁踢毽国。

  盘拐鸿毛翻上下,绷磕羽舞巧腾挪。

  背勾跃转猿身纵,抹踹缠躯燕地着。

  非是饥肠声鼓叫,忘归已过九时多。


  名人广场

  如果你从东门直接进园,百米之右沿台阶拾级而上,就进入了名人广场,广场内北部从西向东是临汾历代伟人的石刻,图文并茂。

  

1536049556518360.jpg

传承雕塑碑刻记载:临汾地处黄河中游、陕西南部,濒临汾河而得名。10万年前,“丁村”文明在此起源,5000年前先祖帝尧在此建都,3000年前晋国霸业在此兴盛。滔滔黄河,滚滚汾水,孕育了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

  临汾自古人杰地灵,上下五千年无数伟人英才在这里诞生。自文明始祖、春秋霸主、战国名相、音乐鼻祖、大汉英雄,到亲民廉吏、著名诗人、梨园大师、东晋高僧、商贾巨富、巧匠能工,都对历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这些历史人物使临汾在中国历史上拥有生生不息的灵魂,在中华大地享有不可磨灭的荣光。

  诞生于平阳大地的这些著名历史人物,是临汾的脊梁和民族的骄子。为使后人铭记他们的功德,传承他们的精神,创造新的辉煌,将50位历史名人镌刻于古城公园,是为纪念。

  二零一零年十月

  这五十位名人依次是:

  1.帝尧(约公元前4300年前)尧都人,上古时期“五帝”之一,4000多年前建都临汾,统一华夏,开创中华上古文明。

  2.皋陶(约公元前4300年前)洪洞人,中华司法鼻祖,尧舜时期大理官,首倡以绳律约束行为,开中国法治文化之先河。

  3.师旷(约公元前600年—公元前530年)洪洞人,中国音乐师祖。生而失明,聪慧超人,“阳春白雪”闻名后世。

  4.叔虞(生卒不详)翼城人,晋国开国始祖,周成王时封为古唐国诸侯,奠定了晋国尚贤、尚法、尚公之基础。

  5.介子推(?—约公元前636年)翼城人,忠孝名臣,晋文公时割股救主,隐身效母,其忠君孝母事迹广为流传。

  6.晋文公(前697—前628)曲沃人,春秋时期“五霸”之一,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成就晋国“中原盟主”霸业。

  7.董  狐(生卒不详)翼城人,春秋时期著名史官,任晋国太史,正气凛然,不畏强势,开中国史官秉笔直书之风。

  8.尸  佼(约前390—前330)曲沃人,先秦诸子百家之一,著名政治家、思想家,著有《尸子》,对三晋文化影响巨大。

  9.蔺相如(公元前329年—公元前259年)古县人,战国杰出政治家、外交家,屡为赵国出使,尤以“完璧归赵”、“渑池赴会”而称著。

  10.荀  子(约前313—前238)安泽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著有《荀子》,集先秦思想文化之大成。

  11.张  良(?—前186)襄汾人,西汉时期杰出军事谋略家,辅助刘邦屡战屡胜,为建立大汉王朝做出重大贡献。

  12. 卫子夫(?—前90)尧都人,汉武帝皇后,居位38年,贤理后宫,成就卫青、霍去病成为大汉栋梁之才。

  13. 卫  青(?—前106)尧都人,西汉著名军事家,先后七次率兵抗击匈奴侵扰,为巩固汉王朝建立了卓越功勋。

  14.霍去病(前140—前117)尧都人,西汉杰出军事将领,18岁起驰骋疆场,屡立战功,为开辟河西走廊做出重大贡献。

  15.霍  光(?—前68)尧都人,西汉著名政治家,辅佐武帝、昭帝30多年,深谋远虑,治国有方,为西汉中兴立功至伟。

  16.尹翁归(?—前61)尧都人,西汉著名廉吏,历任东海等地太守,公正廉明,政绩卓越,被誉为“三辅第一贤能”。

  17.徐  晃(?—227)洪洞人,三国时期著名将领,随曹操转战一生,屡立战功,为曹操立国建立卓越功勋。

  18.法  显(约336—422)尧都人,东晋时期著名佛学家、翻译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远赴天竺求经的佛教高僧。

  19贾  渊(439—501)襄汾人,南北朝著名谱学家,著《见客谱》等,编《白家谱》,古代首屈一指的谱学大家。

  20.柴  绍(578—638)尧都人,唐初著名军事家,平阳公主之夫,随唐高祖征战一生,为唐朝建立做出重大贡献。

  21.平阳公主(?—623)唐高祖李渊之女,柴绍之妻,著名女将军,多次率兵征战,因驻守娘子关而闻名于世。

  22.尹知章(约669—718)翼城人,唐代著名儒学大师,专心学问,热衷教育,以讲注《周易》、《老子》等经典而著称。

  23.敬  晖(?—706)尧都人,唐初著名廉吏,历任卫州、泰州刺史等,清正廉洁,重视民生,被追封“五王”之爵。

  24.梁  兴(?—1148)尧都人,南宋著名抗金英雄,曾与岳飞联合抗金,威震中原,为捍卫大宋立下赫赫战功。

  25.孙  复(992—1057)尧都人,宋代著名理学先驱,著有《春秋总论》、《易说》等,为经学研究开辟新路。

  26.王予可(?—1232)吉县人,金代著名民间诗人,作品多以自然山水为主,后人将其与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相比。

  27.王文郁(生卒不详)尧都人,金代著名出版家,其创办的“中和轩”,为金元时期刻书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书坊。

  28.麻  革(生卒不详)尧都人,金元之际著名诗人,著《贴溪集》,有李杜之风,常与诗坛泰斗元好问诗酒相交。

  29郑光祖(生卒不详)襄汾人,元代著名剧作家,著有《倩女离魂》等18部杂剧,与关汉卿等并称“元曲四大家”。

  30.许国祯(1209—1283)曲沃人,元代著名医学家,著有《御药院方》等,一生随侍忽必烈,对其接受汉文化影响巨大。

  31.石君宝(约1191—1276)尧都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多以家庭爱情为主题,编著剧目十余部,位列元代第十位。

  32.朱好古(生卒不详)襄汾人,元代著名画家,以佛道人物画而著称,为晋南佛教画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

  33.房  祺(生卒不详)尧都人,元代诗人,著有《横汾集》,所编《河粉诸老诗集》是中国北方诗人仅有的传世之作。

  34.张  昌(生卒不详)尧都人,明初著名学者、晋山书院山长,一生著书育人,主撰《平阳志》千古不朽。

  35.胡  渊(生卒不详)明洪武平阳卫指挥使,奉朝廷之命重修古城,增高加厚,砖砌城墙,掘现平阳“铁牛”。

  36.李  沧(生卒不详)明平阳府同知,正德七年主持创建东关城,繁荣商业,加强防御,首次实现古城东扩发展。

  37.韩  文(1441—1526)洪洞人,明代著名理财家,任孝宗、正德两朝户部尚书,开源节流,山里财政,为后世敬重。

  38.常  伦(1492—1525)曲沃人,明代著名才子,精通音律,熟谙诗书画,16岁即有《笔山赋》传世。

  39.桑拱阳(1599—1644)尧都人,明代著名学者、教育家,一生著书立说,兴教助学,著《松风草集》等,学子数百人。

  40.亢时鼎(生卒不详)尧都人,明末清初平阳巨富,号称“亢百万”,一生经营粮商,慷慨捐献,深得官民赞誉。

  41.乔复生(1654—1673)女,尧都人,清代戏曲表演家,13岁跟班学艺,主演《明珠煎茶》一举成名,被誉为“旷代奇观”。

  42.贾  铉(1662—1722)尧都人,清代著名书画家,画作有《百石图》、《山水立轴》等,以山水花鸟而著称。

  43.裴幰度(1667—1740)曲沃人,清代著名书画家,医生围观,更善书画,康熙曾亲试其书法,列为当时第四家。

  44.徐昆(1715—?)尧都人,清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其《柳涯外编》与《聊斋志异》并称,被誉“蒲松龄第二”。

  45.兰锡第(1732—1798)吉县人,清代著名政治家,担任各地河督几十载,著《永定河志》等数十卷水利专著。

  46.张道渥(1756—?)浮山人,清代著名诗人、医家,作品甚多,才艺出众,其诗歌、书法、绘画有“三绝”之誉。

  47.仪克中(1796—1837)尧都人,清代著名书画家,以画梅称著,有《醉雪山房图、伊马寻芳图》等作品传世。

  48.董文涣(1833—1877)洪洞人,清代著名诗人、声律学家,其所著《声调四谱》集声律方面之大成。

  49.杨笃(1834—1894)乡宁人,清代著名史志大家,纂修地方史志数十部,所修《山西通志》被誉为志书不朽之作。

  50.刘笃敬(1848—1920)襄汾人,清末著名爱国实业家,300多处厂矿、银号、店铺遍布全国各地,山西商会首任会长。

  名人顺序不知何故没有根据时间先后列举,我在这里按时间重新做了排列。

  每一位步入广场的人都会对我们临汾的历史杰出人物有一个再新认识,因为我们在历史课本里所认识的杰出人物都是零散的,而这里是集中的临汾历史的骄傲。名人广场而今不仅是人们欣赏学习的场地,也是激励自己学习名人为社会做贡献的励志地。同时也是临汾人陈氏太极拳爱好者交流的场所。每天早上这里都有百十来人分组打拳,那刚健有力的招数,认真学习的自觉意识不正是弘扬传统文化艺术吗?

  青铜古城  1536050685131655.jpg

从巨人广场下来,向西3米左右,左边拾级而上,是青铜古城。青铜古城面积274平方米,用青铜微缩铸造了平阳古城的旧貌。是全国最大的青铜古城模型。

  临汾古城记记载:

  临汾古城源自汾河。上古时期帝尧建都于此,已有4300多年历史。春秋时期建城于金殿,汉晋移建刘村,北魏建于乔李,后移建现址。先后有唐、尧都、平阳、平水、香平、晋州、白马、卧牛、晋宁等古称,一直是县、郡、州、府治所,为三晋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重镇。临汾古城始建于北魏,原为土城,历代不断增修加固。因城墙四隅各埋铁牛镇城避灾,古称卧牛城。宋庆历三年,引卧虎山泉入城,汇为北海子和南海子。明洪武增扩重修,外墙包砖,城垣周5980米,高15米,基宽30米,顶宽20米,四隅各建角楼,环城池深3.3米,宽9.3米,汇水入池。城门四座,东曰武定,西曰和义,南曰明德,北曰镇朔。城门外建月城,上有城楼,成双层瓮城。

  明正德七年(1512),修建东关外城,高8.3米,基宽7米,顶宽3米。嘉靖、隆庆重修扩建,城墙高10.7米,,基宽10米,顶宽6米,增建四座角楼。正门四座,东曰望晓,西曰望射 ,南曰望薰 ,北曰望关,另有角门三座,共有七门。

  明清时期,城内以大钟楼为中心,形成东西南北四街,东街钟楼,西街鼓楼,遥相对应,南街建有大牌楼,西街设府街,东街设县衙,西北设总镇,路东设左右营。晋山书院,府学、县学、贡院、文庙、武庙、城隍庙、天庆观、南山寺、铁佛寺及各类商铺作坊遍布全城。

  民国时期,屡有改扩拆修,1925年因建工路拆除东关城墙,1947年晋守军加固城防,拆毁鼓楼及民房,1948年因爆破攻城,许多建筑损毁。之后数十年内,城门及大部城墙被拆除,仅存西北残段。2010年修建古城公园,微缩展示古城旧貌,实施西关城墙维修保护。

  二零一零年十月


  雕塑艺术馆

1536050605803231.jpg

  青铜古城下面则是“古城风韵”,门向南开,面对人工河、青石拱桥,“雕塑艺术馆”,里面保存了现任城建局长宿青平的所有雕塑作品。有鼓楼南北街、解放路、古城公园、脸谱桥、锣鼓敲、尧都、华门大殿等等所有雕塑。宿青平决心用“雕塑改变城市”。

  走进这个展览馆,看着临汾大街、各个广场,脸谱大桥、锣鼓大桥,古城公园,尧庙大殿及各地的每一幅雕塑作品,你会享受每一幅作品给你的艺术感染力,你会惊叹临汾现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你会为这样的艺术创作者肃然起敬:宿青平不仅是老百姓心目中那个戴着草帽、穿着解放球鞋的实干家,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雕塑艺术家!他作为临汾城建局长弘扬临汾文化的眼光、气势和躬身雕塑每一件艺术品的形象,足以震撼每个热爱临汾的人。

  从青铜古城下来,一直向西,正对东门,就是元代戏台。


  元代戏台

   1536051139118599.jpg

      元代戏台依据临汾魏村牛王庙元代戏台而建,舞台不大,但它是临汾戏曲文化的见证。舞台前面两边各有九个不同的黑色戏曲脸谱雕塑蹲坐。让你无论何时从这里穿过好像总能听到蒲剧、眉户的传唱,总会不自觉的哼上几句蒲剧或眉户。这里也经常听到有练音者和清唱者的动听声音。一年中这里经常举办戏曲活动节,蒲剧、眉户,古代剧、现代剧轮番上演。戏曲发展后继有人,小梅花艺术团也频频出现,与观众见面。尤其夏天,人们人们坐在灯碧辉煌的戏场,一边纳凉,一遍看戏,那个滋味别提有多爽了。


  龙牛广场


  绕过元代戏台后面或左或右而行,穿过木质吊桥,向西南就是龙牛广场,这里和古城公园西大门相连,每天早上这里聚集着鞭子抽打陀螺的一伙人,啪啪作响,震动者自己,震动着同伙,也震撼着每一位过往行人。

  早上古城公园是是一番热闹中总显宁静的景象,而到夜晚。这里的城墙、舞台卧牛亭、鼓舞广场等景点则呈现出一片灯火通明,金碧辉煌,宁静中总有动态的东西在流动。

  这就是我常去的古城公园。临汾古文化的宣传地,临汾人观光、休闲、娱乐、健身、学习的好去处。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