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 (26).jpg      为寻访汉匈河西之战的古战场,曾经驾车从东至西穿越了河西走廊。在查找古战场的遗迹中,意外地发现河西走廊风景如画、生活如歌。往日的河西无比沉重,今朝的走廊面貌一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日益彰显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里不讲少年英雄霍去病率领骑兵席卷匈奴部落的故事,主要说说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思。

  之前,对河西走廊的印象大多来源于边塞诗。诸如大家所熟知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沙漠、戈壁、雪山、冰川,气候恶劣,人烟稀少,野兽出没,羌笛呜咽。对于内地人来说,那是一个非常遥远的荒凉之地、苦寒之疆。

  更让人恐惧的是,那里曾经居住着匈奴、东胡、西戎等游牧民族。尤其匈奴,是历代中原王朝非常头痛的一个游牧部落。他们射猎为业,逐草随畜,食肉饮奶,衣皮戴毛,苟利所在,不知礼义,时常到内地劫掠。特别是每当中原发生内乱时,他们便乘机抢夺财物,扩大地盘。历代中原王朝企图通过修长城、搞和亲来相安无事,寄希望于他们自觉地怀仁崇礼,结果总是一厢情愿。

  就在楚汉相争之际,匈奴冒顿部落得以自强,有“控弦之士三十万”,先后东破东胡,西逐月氏,南灭楼烦,控制了西北和东北的广大地区。他们在给西汉王朝递交的文书中不无张扬地写道:“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不为小礼而自烦。”匈奴人根本不把大汉王朝放在眼里,不仅公开阻断东西交通,还要与你分庭抗礼。webwxgetmsgimg (20).jpg

  对付匈奴非用骑兵不可,否则就打不着、追不上,更不能深入大漠去作战。多少汉家的好儿郎,“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他们“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埋骨在戈壁,含恨望大漠。汉武帝刘彻决心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向天下发出诏令:“匈奴逆天理,乱人伦,暴长虐老,以盗窃为务,行诈诸胡,造谋藉兵,数为边害,故兴师遣将,以征厥罪。”他组建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先后组织了漠南、河西和漠北之战,把匈奴赶到了瀚海以远。从而在河西走廊里“列四郡,据两关”,永久地纳入华夏版图,开启了横跨中西、绵延千载的丝绸之路大门。

  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来说,失去河西走廊,不仅关闭了中原通往西域的大门,还会失去现在的甘肃、内蒙、新疆、青海和西藏等地。河西走廊犹如一条缰绳,牢牢地牵制着几匹烈马,使它们服服帖帖地掌握在中原的股掌之中。我们寻访的目标自然要锁定在这“四郡”和“两关”上。

  河西走廊从东至西长约1100公里,在地图犹如一个哑铃形状,为两大高原之间的一条交通孔道。两侧是连绵起伏的大山,最窄处只有30公里。幸有祁连山的雪水神话般地在这狭长地带创造出4块绿洲,那便是汉武帝要“列四郡”之地。从东至西,依次是凉州(武威郡)、甘州(张掖郡)、肃州(酒泉郡)和沙州(敦煌郡),相互之间的距离是2、300公里;“据两关”则是河西走廊最西头的阳关和玉门关。这4块绿洲犹如4块跳板,成为连接中原与西域交通的欧亚大陆桥。佛教东渐,儒风西染,都是在这条走廊里相遇、相融而完成的。过去,在这条走廊里拉着骆驼步行,不知要花费多少时间,经历多少困苦。如今,有了兰新铁路和高速公路,用一天时间就能一穿而过。我们是从银川市出发,途经中卫市驶向河西走廊的。

  webwxgetmsgimg (22).jpg车过著名的“沙坡头”,进入腾格里沙漠。由于受到滚滚黄沙的阻挡,黄河不得不转身向东而去。那条走廊因在黄河之西,故被呼为河西走廊。再往西就是塞外了,唐代诗人王维在劳军途中路过那里,有感于塞外的辽阔与空旷,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著名诗句。在车的右侧依稀还能看到低矮的汉长城,断续地伸进河西走廊。山是黄褐色的,不生长任何树木。草是灰绿色的,一丛丛的贴在地皮上,似乎听到它们在喊着口渴。偶而看到的民房是用土坯建造的,好似一个个小沙包。到处都是严重缺水的现象,满目的单调和荒凉,心情也随之沉重起来。

  忽然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西凉伎》,怪有意思的,用来调整一下心情。白居易对西方的舞狮作过精细描写:“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紫髯深目两胡儿,鼓舞跳梁前致辞。”白居易把来凉州卖唱的西方艺人写得极为形象和有趣,但也很凄惨,因为“狮子回头向西望,哀吼一声观者悲”。王维到武威后又留下《凉州郊外赛神》一诗,他所看到的情形是:“野老才三户,边村少四邻。婆娑依里灶,箫鼓赛田神。洒酒浇刍狗,焚香拜木人。女巫纷屡舞,罗袜自生尘。”这是一幅凉州乡村的风俗画,生动描写了乡村的祭祀活动。今日的武威又如何呢?心中充满期待。

  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的是,武威好漂亮、好清凉、好现代。街道上跑着喷雾车,好似一门口径巨大的火炮,向空中不停地发射雾弹,制造出一片清凉的世界。武威旧称凉州,地处汉羌交界,以出产名马和好酒闻名,有着“天马故乡,葡萄酒城”之美誉。河西之战后,汉武帝为彰显大汉帝国的军威,在原休屠王的领地置武威郡,武威由此而得名。1536044302546.jpeg

  到武威必去雷台的汉墓,那是武威过往的辉煌,汉文化的代表,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铜奔马的出土之地。一进雷台大门,就看到许多旅游城市都树立的相同标志,一匹飞奔绝尘的天马踏着一只惊恐奋飞的燕子,造型绝妙,寓意不凡。这个青铜艺术中的极品,就出土雷台的汉墓之中。我们仔细观看了汉墓的出土文物展,是“守张掖长张君”的陪葬品。出土文物有金、银、铜、铁、玉等文物231件,铜钱3千枚,铜车马仪仗99匹。一名地方上的长官竟有如此财富,叫人倍感惊讶,不知他的官府埋在哪片黄沙之下。其中,以铜奔马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最高。它所与表现的很可能是西汉战马的形象。

  为此,我们对其中讲述的养马故事特别感兴趣。汉武帝要打击匈奴必须组建庞大的骑兵部队,为达到这一目的,颁布了“息什一”的养马政策。就是把官家的好马借贷给百姓做种马,贷十匹马三年后仅还一匹马驹,这极大地调动了百姓养马的积极性。汉武帝还专门任命一个匈奴人做养马官,他叫金日磾,原为休屠王太子。金日磾志愿臣服汉朝,忠心职守,兢兢业业,因功位列秺侯,身后荣入西安的汉武帝茂陵。雷台里有放大的铜奔马和铜马车仪仗的复制品,满足了人们视觉的饕餮。想当年,西汉的骑兵部队多么雄壮,万马啸啸,战车隆隆,横扫走廊,无人能敌。“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誓言,决非大话空言。

  接近张掖时,看到一片耀眼的绿色,顿时惊喜万分。想起“银武威,金张掖”之说,相信会有更多的新奇发现。城市建筑与内地的没有多大区别,一片高楼大厦,到处商业招牌,人们的服饰打扮一点也不落后。小吃一条街让人眼睛一亮,各种吃食花样繁多,香气四溢,人头攒动,想吃点啥得排队等候。一碗搓鱼面下去,虽然肚子饱了,双脚却不肯挪开半步。内地流行的广场舞,在鼓楼广场也大行其道,而且场面更宏大,灯火更明亮。广场周围的绿植中安装了喷雾设施,水雾升腾,宛如仙境。望着舞动的人群,欢乐的景象,这哪是一座大漠中的边塞之城,分明是个北方的中等城市。

  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取其具有“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的军事作用为名称。东来西往的行旅都要在张掖那里歇歇脚,打打尖,谋谋生,使它成为丝路上一颗耀眼的商业和文化明珠。市区内有著名的佛教建筑群——大佛寺,又名睡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六年(1098年),距离鼓楼广场不远。寺内有巨大的木胎泥塑卧佛造像,佛身长达34.5米,金装套彩,形态逼真,远观若醒,近视则寐。卧佛沉睡千年,见过无数信男善女,传说还见过元世祖忽必烈和元顺帝妥欢贴睦尔的出生。大佛寺虽然没有敦煌的莫高窟有名,但在传播佛教信仰上却毫不逊色。寺内收藏经书6千多卷,其中最有名的是手书金经《大般若经》。尽管建筑的外观已经陈旧而斑驳,但它曾经是“塞上名刹,佛国胜境”。webwxgetmsgimg (17).jpg

  张掖不仅有大佛寺还有马蹄寺,那里是个集石窟艺术、草原风光和裕固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区,就在裕固族自治县境内。虽然距离张掖只有57公里,但因修路需绕行,没曾想导航仪竟罢了工,只好进个小村问道。如果没有那位好心的老汉指引一条乡道,只能原路返回了。

  先不说马蹄寺如何,那里的兰花草原可把我们喜欢坏了。在白雪皑皑的祁连山脚下,忽然冒出一大片盛开的兰花,一尺多高,密密麻麻,郁郁葱葱,一眼望不到头。在道两旁、山坡上还有许多不知的野花。站在兰花草原中,太有“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的感觉。正忙着拍照,一位裕固族的中年妇女挎着篮子,笑吟吟地给我们看她刚采回来的蘑菇,个个肥头大耳,香气扑鼻。我们当即预订去她家的饭店吃午饭,就做蘑菇炒肉,至于价钱谁都没讲,也不用讲的。裕固族是张掖特有的少数民族,历史上称为“黄头回鹘”。他们有自己的语言,解放前过着原始生活,总人口只有14000多。如今他们实行自治,有草场,有土地,有牛羊,有马匹,还有在景区内做生意的便利。他们穿汉服,说汉话,看上去与我们别无二致,但保留着淳朴民风。听她说山上还有瀑布,我们抬脚就走。到了半路双腿忽如灌铅一样,明明是平道却迈不开步子,喘不上气来。这是出现高原反应了,赶紧往回走。

  马蹄寺是开凿在祁连山谷里的石窟,传说因天马下凡时一蹄落在那里的一块岩石上,踩下脚印而得名。东汉时期,一批儒学士子西迁到张掖,为安身讲学,开凿了最早的石窟。北凉时期,佛教子弟又把那里变成了佛教造像的早期圣地。所开凿的石窟在谷里绵延30多公里,有胜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上中下观音洞等7个群落70多窟。最引人注目的三十二天石窟,开凿在一面悬崖峭壁之上,高达几十米,给人的视觉和心灵以巨大的震撼。上下共5层,宝塔形排列,内有佛殿,外有回廊,造型奇特,建筑非凡。为了看到那个传说中的马蹄印,登攀上去是很费些力气的。俯瞰这优美的祁连山谷、奇异的兰花草原,似乎还能听到晨钟暮鼓和梵音佛号。那里曾经是一片优美而僻静的修行世界,有诗赞道:“祁连寒夜晓梦觉,星斗如幻照马蹄。”webwxgetmsgimg (13).jpg

  七彩丹霞山是张掖的又一块金字招牌。丹霞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和流水侵蚀而形成的独特地貌,有孤立的山峰,奇异的山石,多彩的山体。在干旱少雨的河西地区,流水的侵蚀是不存在的,那就是风的杰作了。乘坐景区的专车一处处地观看,山体不仅奇形怪状,而且纹理清晰,色彩分明。由于中午时分的光线太强,并不像有些画片那样红的耀眼,美的非凡。尽管如此,满山满谷的游客依然大呼小叫地举起相机,抢占位置,拍个不停。

  去酒泉的主要目的是看霍去病反击匈奴的战地,此外还想参观一下万里长城的西终点嘉峪关和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住下后与前台服务员交谈,她告诉我们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已经对外开放,但都是组团去,没听说有自驾去的。她又说有段道路不好走,基地有发射任务时就不开放。都是不好的消息,并且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不在酒泉附近,而在内蒙的额济纳旗境内,来回路程有500公里。如果乘兴而去,败兴而归,那是很不值得的。可是,想到霍去病当年率领骑兵从银川的贺兰山出发,穿越巴丹吉林沙漠,那里正是河西之战的主战场,无论道路好不好走,基地开不开放,我们都要冒险跑一趟。

  向北驶出酒泉市区,就见到了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的沙子是黄灿灿的细细的,而巴丹吉林沙漠的沙子是面沙,用脚一踩直冒烟,其中还有硌脚的砾石。有人说,把罪犯放在那里不用关押,让他随便跑,用不了一天他就得自动回来,离开了有人的地方根本别想活下去。如果没有专门修筑的柏油路,那里是根本无法通行的。我们坐在路旁边吃着香甜可口的哈密瓜,边议论当时西汉骑兵的困难处境。霍去病为了达到突然袭击的目的,决定不走河西走廊,从巴丹吉林沙漠中千里迂回到酒泉。试想,那得带多少给养?途中去哪里取水?特别是沙漠中不辨方向很容易迷路,找不到酒泉怎么办?然而,这是杞人之忧。霍去病率领骑兵部队按计划迂回到酒泉时,匈奴人还在高枕无忧地睡大觉。传说霍去病拿出汉武帝在临行前所赐的酒,全部倾倒在泉水之中,让将士们都喝上一口,而后向匈奴发起了绝死的冲击。酒泉由此得名,飘香千载。

webwxgetmsgimg (12).jpg  非常幸运的是,卫星发射基地向我们敞开了欢迎的大门。距离基地100公里时,有部队的哨卡。来时有人告诉我们,拦路的横杆如果放下的话,那就是不让过了。我们离很远就看见那根横杆高高抬起,心里别提多高兴。在基地大门口办理参观手续时,递给你一张平面图,上面注明可以参观的景点和不准行驶的道路。最心仪的问天阁和发射塔架都允许去,这就足够了,已经兴奋得不得了。

  基地对外叫东风城,是在一片黄沙之中硬造出来的新兴城市,道路笔直,绿树成荫,高楼林立,应有尽有,既漂亮又现代,想当年,基地初建时官兵睡地窝子,吃不饱饭,喝不上水,硬是靠拼搏精神把“两弹一星”送上太空,铸造了大国重器,卫护了中华安全。几十年过去了,东风精神代代相传,长征火箭时时腾飞,宇宙飞船频送卫星巡天测地。

      在问天阁里,看到了首飞航天员杨立伟、聂海胜、翟志刚在房间门板上的亲手签名,以及出发时间的记载,使我们的心灵感到格外震撼。2003年1月15日凌晨3时许,他们起床去发射塔架。毕竟是首次载人飞行,没有成功经验,前途未卜,生死难料。他们不约而同地在门板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向亲人诀别,向地球告别,很可能就回不来了。webwxgetmsgimg (11).jpg但他们义无反顾地走向通往太空的道路,此时此刻他们的心跳并不比正常人多跳几下,从容不迫,坦然面对,他们不愧是中国军人、航天英雄!一直到神十的飞行乘组,在执行任务前都在门板上签名留念。一块块门板上的签名,现被摘下来保存在航天博物馆,成为英雄的留言,永久的纪念。

      中午,在东风城的小餐馆吃了碗面条,没吃出是个啥滋味,只觉得能在大漠之中吃上一口热饭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都没看够那指向苍穹的蓝色发射塔架,它在大漠深处犹如定海神针一般,维护着祖国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回到酒泉大吃了一顿火锅,饭后出去散步,竟发现有湖水和喷泉。酒泉,你可比武威和张掖更奢侈、更牛气啊!

  对嘉峪关心仪已久,然而各种建筑维修得实在是太新、太靓了。只有在游击将军府里才能找到过去的一点影子,但不过是明、清两代的守关故事。在历任游击将军中竟发现有一位叫黑子的辽宁人,任职时间是康熙四十六年(1714年)。这引起了我们的兴趣,驻足猜测起来。黑子很可能是他的外号,不应是他的大名。他大概是武举出身,被分配到这里来的。距离家乡可是够远的,他是否带有家眷?不知是哪任游击将军写下了这样的条幅自勉:“行事莫将天地错,立身当与古人争”;“效忠社稷训壮志,寄情书剑慨平生”。从“嘉峪关守卫图”上看,当时是有重兵守卫“天下第一雄关”的。平时给来往行人发放“关照”,战时视敌人多少来点相应的烽火预警和坚守迎敌。如果那里是国界的话,那关外的大好河山岂不是拱手让人了,明王朝真是对不起祖宗啊!霍去病曾经挥兵打到河西走廊西头的玉门关,至少还有敦煌一郡不应放弃。

webwxgetmsgimg (25).jpg  嘉峪关外的确更荒凉,黄沙漫漫,景物单调,人烟稀少,非宜居之地。然而,那里有石油,有月牙泉,有葡萄沟,有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当我们来到月牙泉的身边时,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在三面沙山的最低处怎么出现了一个月牙形的水塘,而且还长着芦苇,游着鱼。沙漏水本是自然规律,在那里却变成了沙捧水,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景区介绍说,在水塘之下有泉眼,但为何水量一直不见增加呢?沙山之下的这弯新月,千万年来既不变圆也不消失,使无数文人墨客目瞪口呆,赋不成诗,吐不出词来。让人担忧的是,月牙泉近几年面临枯竭的危险。当地不惜投入巨资进行抢救,刚刚有所缓解。如此神奇的沙漠美景,如果在我们这一代消失了,怎能对得起后代子孙。

      爬上鸣沙山,跺了几下脚,并没有听到什么特殊的响动。不知是自己的力量不够大,还是人家懒得搭理咱。站在鸣沙山上,喝一口清凉的杏皮水,遥望山下长长的骆驼队,似乎梦回千年,更加急切地想看到阳关和玉门关的雄姿。

  webwxgetmsgimg (24).jpg阳关距敦煌市60公里,地面建筑早已无存,虽然被圈成了景区,但多为吃喝玩乐的设施,唯有几处汉墓群还显示着它的存在。从玉门关返回时,在阳关附近的葡萄沟里才找回些许的遗憾。玉门关距敦煌92公里,有专门修建的柏油路相通,跑到头则是魔鬼城。那里是极度干旱地区,形成了稀有而典型的地质景观。眼目所及都是荒凉的戈壁滩,只有被誉为英雄树的胡扬在顽强生长,不屈的骆驼刺在倔强摇晃。来到疏勒河边,终于见到了盼望已久的玉门关——小方盘城。它由夯土版筑而成,26米见方,高约10米,面积达700平方。西汉时为玉门都尉府治所,东汉时是玉门侯官治所,可称为汉代的海关。附近及至敦煌沿线还有河仓城、18段长城遗址、20座烽燧,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

  魔鬼城其实是一种雅丹地貌,即险峻陡峭的土丘。每当季风刮起的时候,那里如同万千猛兽在怒嚎,令人毛骨悚然,因有魔鬼城之称。我们没赶上季风,但也感到十分恐怖了。在一片沙漠戈壁上,竖立着无数塔柱状、龚岗状的土丘,有的状人似兽,有的犹如庞大的舰队远航。烈日如火,风沙似刀,那里没有任何生物的存活,完全是一片死寂的世界。到达那儿的人浑身都少不了沙子的光顾,包包里、口袋中甚至口耳鼻,无孔不入,都想快点离开。从那儿再往前走,就是新疆的罗布泊了,再往前一直可达地中海东岸的罗马。webwxgetmsgimg (15).jpg

  敦煌恰恰就在河西道、羌中道和西域道的交汇处,在那里“列两关”正好把守着东西和南北的交通要道。两千多年过去了,玉门关依然挺立,彰显着大汉的雄风。然而,到了三国、东西晋和南北朝等时期,游牧民族再起,中原王朝又失去了控制西北的有力缰绳。之后的陏文帝相继平息了突厥、吐谷浑的侵扰,再次把河西走廊抓到手里,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繁荣。再往后,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做过凉州总管,管理甘凉9州,镇守河西走廊。毫无疑问,国家强大时就能抓住河西走廊这根缰绳,从容地控制西北,使“大宛来献赤汗马,赞普亦奉翠茸裘”。盛唐时期的“四郡”的人口少的有4、50万,多的达到2、300万,经济发达,商贸兴盛,文化繁荣。然而,在后来的“安史之乱”中,造成“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

  莫高窟的壁画和泥塑有许多表现唐代的生活内容。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由乐尊和尚在三危山下首开石窟供佛,之后延续千百年,创造了闻名于世的敦煌艺术。webwxgetmsgimg (16).jpg现存石窟492个,壁画45000平米,彩塑2400余身,飞天4000余身,唐宋木建筑5座,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艺术宝库,被誉为“墙壁上的图书馆”、“东方艺术明珠”。其中的佛教彩像、壁画和飞天艺术,在唐代达到极盛。初唐323窟的壁画,演绎了汉武帝骑马相送张骞出使西域,以及霍去病获得匈奴“祭天金人”的历史故事。329窟的飞天莲花是初唐藻井的杰作。

      23窟的农夫使犁,农妇送饭的画面,看上去极为亲切和生动。目前,莫高窟每天只开放8窟,限客6000人,旨在保护这一无比珍贵的艺术宝库。暑假期间,在敦煌市区一床难求,普通标准间的要价竟在千元以上。

  离开敦煌,向南登上海拔3648米的当金山口,回过头来向河西走廊告别。这一次穿越河西走廊,游览四郡两关,梦回大汉盛唐,是多年游走华夏大地惊喜最多、收获最大的一次。

      每当祖国强盛时,就能把河西走廊这根缰绳紧紧地握在手里,从而控制住西北的团结和稳定局面。反之,什么时候失去了这根缰绳,西北就混乱,就分裂。这种比喻可能很不恰当,但历史就是如此。如今,我们不仅仅是控制,而是要建设要发展,要使河西走廊与全国各地一道携手进入小康社会。同时,还要与西域各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重现丝绸之路的往日辉煌。我们对此抱有乐观态度,并充满希望。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