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李白的一首《小桃源》,不知让多少北方人产生了对徽州的向往,我也是其中之一。有幸今年五月,随同中国青年作家网总编汪鑫及其他几位老师,应“黄山无极雪天然矿泉水”及“黄山徽州浪漫红文化旅游公司”的邀请,来到向往之地——徽州。

       我们一行五人下榻在“无极雪矿泉水”的公司所在地。孟总从客运站接我的时候,心里没来由地产生一种亲切,不知是很少独自出门的原因,还是与孟总交谈时,言语之间的慰贴。下了车,孟总直接将我的行李送至房间,而我则直奔聚餐的包房,心里对迟到很是不安的我,看到公司几位老总和我们同行团队老师们的笑脸,忐忑的心得以安慰。公司的吴董有一双睿智的眼睛,谈吐间总会让人感觉他的目光在追随着你。他很善谈,是那种智慧的善谈,那种能吸引你、引导你思路的善谈。这不禁让我想起从古至今,由“徽文化”塑造出的“徽商”品格,“儒商”一词,用在吴董身上,不遑多让。

       他如数家珍般给大家讲述“歙”“黟”两县的历史由来,以及对徽州文化的历史影响;讲述徽商自古有好离别,光宗耀祖的宗族意识;讲述徽商有不以见利为利,以诚为利,不以富贵为贵,以和为贵的商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他说徽文化讲究“人居与自然相和谐”。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从建国初大力发展重工业到当下的乡村城镇化,在经济指标大幅度提升的背后,有多少稀有矿产被挖空,有多少自然环境被破坏。吾之小民,屡屡听闻此类消息,空有无力回天之叹!若政府官员和企业家都有秉承“人居与自然相和谐”之心,那将是我辈和后辈百姓之福。

       记不清席间哪位老师询问“无极雪”名称的由来,吴董解释说,“无极”出自道家的终极思想,无极寓为“无边际,无穷尽,无限,无终”。“无极”乃万物之源,这不禁让我联想到水的内在根本实为“万物之源”。而“雪”字的剔透和灵性,又有其人间烟火之上的飘然。

       次日清晨,公司的江总在微信里招呼我们下楼用餐,昨夜那个笑眯眯做自我介绍的男子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姓江,江泽民的江”,言犹在耳,不由莞尔,更有意思的是,他的名字是敬东,我猜想这个名字是那个特定年代取的(此处偷偷笑笑)。早餐后,我们徜徉在“无极雪”厂区内的湖边、茶山、运动场、职工宿舍,无极雪倡导的“人居与自然相和谐”的理念用于厂区建设上,让人产生多么“和谐”的感受。湖内尾尾畅游的鱼,湖边悬挂的赛艇赛事的条幅,运动场上体能训练的器械,青山上的绿意葱茏,整齐的菜地和溜溜达达的鸡鸭、点缀其中的办公和职工宿舍楼、茶山上辛勤劳作的茶农,亦动亦静间构成了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画面。

       在茶山上,看茶农剪掉茶树的大部分树干,我这北方女子颇感不舍和惊讶。细细听茶农讲述茶叶的生长、杀青、干燥的过程,汗颜自己孤陋寡闻的同时,又不禁联想育茶何尝不是育人。修剪自身繁杂的欲念,让勃勃生机充盈内心,这未尝不是人生之道。好客的徽州人,赠我四棵茶树,让我带回北方。我将茶树握于手心,似乎触摸到徽州的温度。

       上午,举行了青年作家网与无极雪文化品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汪鑫先生和吴黎康先生、汪鑫先生和孟庆山先生,手举无极雪矿泉水及采风创作基地挂牌的合影,将会成为无极雪企业文化上不可或缺的一笔。它不仅代表着企业与文学的结缘,也代表着文学走进企业,文化根植于民间,这是一场文学和企业文化联合的饕餮盛宴!

       签约仪式结束后,外面飘起了霏霏细雨。我们在青年作家网皖南区域负责人汪远先生的陪同下,来到素有“中国民间第一祠”美誉的金紫祠。

       徽州人认为祠堂是祖先灵魂栖息的地方,如果老祖宗的灵魂能安放在富丽堂皇的祠堂里,对于族人来说是件特别荣光的事情。金紫祠位于徽州区潜口镇潜口村南首,比呈坎罗东舒祠早建二十年,按徽州祠堂的称呼可为“汪叔敖祠”。

       据说牌坊是由棂星门衍变而来,细雨薄烟中写有“金紫祠”三字的牌坊巍峨挺立,立于牌楼之下,顿有穿越时空之感,仿佛这世间一切,无不似千年之前。牌楼后六个直插云端的状元杆、门口的“门当”和“户对”、四节方木的“高门槛”、马头墙上的“龙八子”,无不似昭告后人,汪氏门庭的显赫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家风。祠堂共分七进,两进在文革时遭到破坏,其中第五进是当年陈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时,在此喝茶研讨军情的地方。

       雨后的徽州,潮湿的空气让在北方生活的我,颇感舒适。午后,孟总带领我们来到无极雪矿泉水的水源地—蜀源。据考证,蜀源村是一个位于北纬30度线上巨大的天然磁场,蜀源村民多聪慧,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及与麓山上流下的泉水不无关系。一行人延山间小径迤逦前行,路边的树莓果红红的,犹如千百年前女人红唇上的胭脂。水源地的那口古井不知看尽了多少人间岁月,它缄默了千年,并将一直缄默下去。那些开采时产生的花岗岩,一层层叠落在那里,与这红红的野果和古井相伴,宛若完成一场历史和今天的对话。看罢这些,我不禁想起昨夜吴董关于无极雪名称的诠释,联想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衷心希望并祝福无极雪矿泉水能惠及万家百姓,将大爱化为无极。

       在此篇游记里,我无法不在一个人身上添几笔浓重的笔墨,他就是一路给我们开车的吴师傅。徽州临别之际,我真想问问他的名讳,后来放弃了,名字本来只是一个代号,“吴师傅”这个称呼里不只有亲切,更有我对他的尊重。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徽州百姓的礼仪、良善、好客、博学,这些优秀的品质是值得我去学习的!

       走进灵山脚下的古村落,潺潺溪水蜿蜒在每家每户的门前。吴师傅介绍说,古时候各家各户都用这门前的流水洗衣、造饭。我们来到一家民宅,老两口拿出地道的酒醇招待我们,那入口的甘醇和略有些酸涩的味道,久久在唇间缠绵不去。一只憨厚、帅气的中华犬,从我进村口的刹那,就像前生和我相识,一直跟在我身边。我品尝酒醇的时候,它乖乖地趴在我脚下;我走出民宅后,它跟随我出来,用它的牙齿扯着我的丝巾,似婴孩耍娇般腻于我的抚摸和怀抱,恍如我曾前世生活在这里,有一人一犬相伴。吴师傅走进一家杂货店,出来的时候手里多了两根香肠,这是让我喂狗狗的。香肠递过来的瞬间,我内心突然涌上几分羞惭(这是吴师傅第一件让我感到羞惭的小事),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深深地震动了我。我央吴师傅带我去看看篾匠是怎么编制篾制品的,恰巧有个篾匠师傅正在做工。他的家里屯着高高的竹子,劈好的竹篾一条条搭在桌子上,布满老茧的双手,将竹条一条条打磨,打磨到手指触摸处,无丝毫毛刺。我在心里暗暗地感叹,不知道这样的手艺还会不会流传下去,本想买一些手工艺品,但一想满满的包裹和后面的行程,还是忍下心,做一次古文化的过客。我问篾匠师傅,像我这样闯进家里问东问西的人会不会很讨厌,篾匠师傅憨厚地笑笑,“没事,没事”,这几个字像一股清泉,瞬间淌遍心灵的每个角落。

       走出村落,我留恋地几次回头,看那只中华田园犬在村口,和另一只小黑狗嬉戏。村落里的白墙青瓦,像在对我诉说那些湮没的故事,那里有离家远走的男儿,那里有贞洁牌坊下的孤灯,那里有宗族的荣耀,那里更有绵绵不尽的人间烟火。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