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井冈,心仪已久。

  早年读《朱德的扁担》、《一根灯芯》、《井冈翠竹》,读毛主席诗词《西江月.井冈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念奴娇.井冈山》,再后来上军校又读《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毛主席著作的光辉篇章,身虽远在千里之外,心早已上了井冈,梦早已千百次去了井冈。八角楼的灯光、黄洋界的炮声、井冈山坳中的红军挑粮小道,还有那漫山遍野的井冈毛竹和红杜鹃……井冈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早已是梦中熟悉的景物。

  怀着信徒的虔诚,乘旅游大巴于五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来到井冈山。正是四十年前伟人毛泽东重上井冈的时节,五月井冈,毛竹翠绿,芳草萋萋,杜鹃吐艳,杉树挺秀,飞瀑高挂,溪流潺潺。稍有遗憾的是碰上雾天,周围山峰都被浓雾紧裹,但浓雾也使井冈更加庄严肃穆,平添了几分圣地的氛围。

  

      一

      圣地大都有灵异、传奇,革命圣地井冈山也不例外。井冈山大井毛泽东旧居屋后的“神树”是井冈人津津乐道的传奇故事。那是紧挨旧居墙根的两棵大树,一棵是海罗杉,一棵是凿树。树高数丈,粗约尺许,枝繁叶茂。树根旁,依稀可见残留的树桩。紧挨两棵大树的旧居墙壁,嵌有两、三平米不规则的一堵残墙。旧居是解放后重建,残墙是原物,只见墙土陈旧,弹痕累累。“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残墙在以无声的语言提示当年井冈山斗争的残酷。1929年红军撤退,大井遭白匪洗劫,毛泽东旧居的房子烧得仅剩下一堵残墙,屋后那两棵树也烧得惨不忍睹,枯萎死了。1949年,“沉睡”二十年的两棵树突然复苏,抽枝发芽。井冈人说:那是枯木逢春,报告“井冈山人民解放了!井冈山的春天来临了!” 1965年5月,毛主席重上井冈山,故地重游。这两棵树仿佛事先得到通知,破天荒地开出满树纷纷扬扬、如雪似银的小白花。树有情,风有义。毛主席来到旧居时,清风徐来,白花摇动,枝叶絮语,仿佛在欢迎当年的故主,欢迎远道而来的共和国缔造者! 1976年,毛主席逝世,两棵树莫名其妙地枯萎了。这回,井冈山领导还特地请来专家诊治。到1993年,毛主席诞辰100周年,这两棵树又完全复活了。神树死而复活、几度荣枯的故事也许是巧合,但,井冈山人民对开国领袖却是一片真情。神树让人联想到井冈山斗争的艰苦卓绝,想起不怕牺牲、百折不饶的井冈精神。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1月两年多的井冈山斗争,井冈山根据地死难烈士近5万人,有名有姓15744人。井冈人常说,井冈的红土是烈士们的鲜血染红的,井冈满山遍野的竹木花草是千千万万英烈不朽精神的化身。

1535251832109477.jpg      黄洋界佛光也是盛传一时的圣迹圣景。媒体报道:2008年10月27日上午9时20分,井冈山黄洋界景区出现神奇瑰丽的佛光。光圈中央像是一个人的影子,虚明如镜,外围呈现出红、橙、黄、绿、青、蓝、紫互相交织的七色光环,整个光圈由远及近,由大变小,持续时间长达40分钟之久。以后不断有游客和当地人看见黄洋界佛光的消息,并演绎成不同的版本,有的说佛光中央的人影极象毛主席,高大魁梧,着风衣,挺立在黄洋界上。有的干脆说,毛主席已成佛,常驻井冈山黄洋界,护佑井冈人民幸福安康。佛光是云海日晕景观并不足奇,但传达的是人民对毛主席的敬仰。

  顶着浓雾和淅淅沥沥的小雨,沿着陡峭的石梯攀上黄洋界主峰。佛光是无缘得见了,但踏寻当年旧战场也不虚此行。山顶最高处有一段长约七、八米的残存堑壕,西侧稍低处是一小块平地,塑黄洋界保卫战纪念碑。站在峰顶俯视,山势如壁,长满了密密匝匝的大大小小的杉树、槲树。浓雾紧锁,更显萧杀森严。“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需看。”到了实地,才真正知道黄洋界有多险要,即使不用枪炮,有充足的檑木滚石,敌人也是望“洋”兴叹。沿小路西下数十米,有一处狭窄的突出部,正是当年炮击来犯之敌的炮阵地,一米多高的炮台上架着一门82迫击炮。“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消遁。”当年黄洋界保卫战极富传奇色彩,进犯之敌得知红军主力不在井冈山,气焰十分嚣张。在侵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平原地区之后,又以四个团的兵力进攻黄洋界,企图一举侵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留守红军不足一营,凭险据敌,打退了敌人四次冲锋。敌人不甘心失败,重又组织规模更大的进攻,井冈山根据地危在旦夕。就在这时,红军战士把茨坪军械处修理的一门迫击炮连同仅有的三发炮弹抬上了黄洋界。红军迅速架炮射击,由于受潮,前两发炮弹成了哑炮。第三发炮弹出膛,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炮弹打中了敌人的指挥所。敌人以为我红军主力已回援井冈山,吓得魂飞魄散,连夜逃回酃县境内去了。有人说,如果没有那门迫击炮,如果第三发炮弹仍是哑炮,井冈山斗争的历史可能就会重新改写。黄洋界保卫战的故事在井冈山广为流传,都说红军是正义之师,得道多助,危急之时,有神灵护佑。神灵护佑自然是善意的谎言,黄洋界的炮声也有几分偶然。但即使没有炮声,听到洋铁桶炸响的鞭炮声,惊弓之鸟的敌人也会丢盔弃甲而去。再退一步,即使黄洋界失守,红军主力仍在,革命也绝不会就此终结。“四一二”大屠杀、第五次反围剿那样大的挫折都没有挡住革命前进的历史脚步,何况黄洋界保卫战。


  二

  宗教朝圣不外祈福、赎罪、感恩、还愿。井冈无庙无宇无寺院无道观无神灵,求不来个人的荣华富贵。但五百里井冈是革命的摇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从这里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这里开篇,党的思想路线、党的优良传统在这里孕育,建党、建军、建政从这里奠基。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始人毛泽东有堪比圣人的大智慧,井冈朝圣,循着伟人的足迹,探寻伟人思想的灵光,却能启迪心智,滋养精神。

  我是文革中成长起来的,对毛泽东的伟大,始则迷信,继则怀疑,后则半信半疑。井冈之行,我希望对他老人家有更深入的了解。瞻仰毛主席旧居,参观博物馆展览,听了专家学者的讲解,重温毛主席在井冈山时期的著述,对毛主席何以成就伟人的轨迹有了大致的了解,这就是:坚持实事求是。若论马克思主义的书本知识,当时党内可能无人能与王明相比,据说《资本论》的许多章节王明都能倒背如流;论同共产国际的关系以及对苏联的了解,毛泽东1949年以前从未到过苏联;论党内资历,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以前,建党14年之久,除党的三大进入中央执委会一年半左右,其余时间都未进入党的最高层领导班子。但他却从党的众多精英中脱颖而出,承担起领袖的历史使命。

  实事求是使毛泽东受到了诸多不公正的待遇:秋收起义,他抗命打长沙,转兵井冈,受到中央处分;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他反对中央错误的土地政策和夺取中心城市的军事进攻路线,遭到严厉批判,被戴上思想上的狭隘经验论、军事上的游击习气、土地革命上的富农路线三顶帽子;反对临时中央攻取赣州的决议,提出打漳州和违背中央精神的时局分析,再遭严厉批评;贯彻中央局攻打大城市的积极进攻策略与中央出现严重分歧,反对“左”倾冒险,被扣上右倾机会主义,先后被撤了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会主席等领导职务。

  实事求是又使毛泽东具备了超凡的洞察力和敏锐的思想,成为党的正确路线的代表。当大革命处在重大转折,党内外出现限制责难农民运动的各种谬论时,毛泽东用了32天时间深入到湖南五县调查,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以事实为据,批评了各种右倾观点,提出了对待农民运动的正确态度和领导农民斗争的路线和策略。当大革命失败,党中央远在莫斯科共产国际和上海大都市,翻着本本和共产国际的指令遥控指导革命之时,毛泽东却在江西、福建的山沟沟里艰难地探寻中国革命道路。秋收起义失败,队伍带向何处?毛泽东开始想到的是上安源山,那时井冈山还鲜为人知。上井冈山,开始是毛泽东给部队讲课时下面提出来的,后来部队拟转兵湘南,湘南特委要求去井冈山所在的宁冈,毛泽东了解了井冈山的情况后决定上山。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是毛泽东调查了解了罗荣桓任党代表的连队的情况后作出的决定。这个连因为有20多名党员,党的组织和党员队伍坚强有战斗力,在别的连队跑的跑逃的逃,思想涣散、溃不成军之时,这个连队仍然齐装满员,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的毛泽东得出了党指挥枪的结论。红军“十六字诀”的游击战法,首先是王佐的绿林部队对付清剿敌军的办法,后来为红军所用,毛泽东作了概括提炼,成为红军的基本战法。历数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作出的每一个正确决策,那一个不是深入调查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的?那一个不是来自斗争实践的总结?调查研究成了毛泽东领导革命的看家本领、致胜法宝。每遇困惑疑难,毛泽东首先不是去翻本本、找圣旨,而是问计于民,求法于实践,抬起脚到基层官兵中去,到农户家中去掌握了解第一手材料。难怪他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是那样厌恶痛恨,亲笔写下《反对本本主义》,深刻阐述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分析教条主义的危害,不厌其烦的具体陈述调查研究的方法技术。井冈朝圣使我明白了:原来伟人的超凡智慧就是“实事求是”四个字,实践出真知,调查研究出正确决策。

  历史可以告诉现在,井冈山的斗争昭示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始终坚持、毫不动摇,它是当年探求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法宝,也是今天我们继续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


  三

       井冈朝圣,最让人敬仰的就是井冈英烈。而井冈三女杰——贺子珍、伍若兰、曾志,又是千千万万英烈中巍巍挺立的三座丰碑。给我们讲“井冈山英烈传奇”的红色教育培训讲师,在我们日程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花了一个半小时介绍三女杰的故事,由此可见三女杰在井冈英烈中的崇高地位。无论是素质、能力、品德,乃至外貌,三女杰留给后人的都是近乎完美的堪比天使的形象。她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毕业于女子师范学校或女子学校。贺子珍有“永新一枝花”之美誉,骑马、打枪不逊男儿。伍若兰能说会写,行书写得很流利,编写的歌词在农民中广泛传唱,有使双枪百步穿孔的绝技。曾志生于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其貌清丽、秀雅、妩媚动人,有“潇湘美女”之称。但内心坚韧刚强,参加湖南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20名女生只有她一人在严格的军训和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下来。三人都是1926年以前的中共老党员,上井冈之前都是地方党的工作骨干。井冈山斗争时期,贺子珍与毛泽东结婚,担任中共湘赣边特委机关秘书、毛泽东的秘书。伍若兰与朱德结婚,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政治宣传队长。曾志任红四军后方总医院党总支书记,红四军组织科干事,红四军前委工农运动委员会民运股股长、妇女组组长。最为让人敬仰的是她们的意志、品质、精神、信仰,可谓感天地、泣鬼神、震撼灵魂。

  下了黄洋界,沿山间旅游公路来到小井,参观了红军医院,瞻仰了小井红军烈士墓,听了红军伤病员壮烈殉难的故事。移步来到烈士墓左侧的小山坡上,路边一块高、宽不过两三尺的黑色三角形石块嵌在泥土中,石块上“魂归井冈  红军老战士曾志”两行油漆填红的碑文映入眼帘。小小的、寻常的一块山石,不看碑文,不熟悉井冈山斗争的历史,怎么也不会引起游人的注意。但山石下却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女性的灵魂,另一面无字的碑文镌刻:“信仰如铁、光明磊落”;书写着她震撼人心的故事: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她的3个小孩或忍痛送人,或为筹集党的活动经费而被迫卖掉,为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延安整风时,她受到审查,“文革”中她遭到批判并被遣送到粤北农村劳动,先后6次蒙受委屈,6次受到严厉的党纪“处分”。面对不白之怨,她昂然挺立。三任丈夫或蒙冤罹难 ,或惨遭敌人杀害,面对一次又一次身心的摧残,她毅然坚持,革命信念始终坚如磐石。身居高位,手握重权,面对失散井冈当护林员的儿子提出调到大城市的要求,她不徇私情……1535251899258147.jpg

  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涌现了千千万万为了革命、为了理想信念献身的英烈,但也有极少数理想信仰淡薄、革命意志不坚定者。对革命前途产生悲观失望情绪,贪生怕死,贪图享受,从而走上了叛变投敌的道路,其中就包含15位曾经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的高级指挥员。如,曾任红军总司令部代理总参谋长、红军中央军区参谋长的龚楚,红一方面军独立第四师师长兼政委龙普霖,闽赣军区政治部主任彭祜,秋收起义部队师长余洒渡、师参谋长兼一团团长钟文璋、团长王兴亚、苏先骏,三湾改编后上井冈山的部队团长陈皓、副团长徐庶、参谋长韩昌剑、营长黄子吉,粤赣军区司令员、红军司令部第四局局长杨岳彬,红12军34师政委旷朱权,红2师师郭炳生等。这些人的变节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井冈山斗争的艰苦卓绝,映衬了井冈英豪们虽九死而不悔的信念、精神和丰功伟绩。

  历史可以启迪未来,井冈英烈的事迹能为我们今天的蒙昧开悟。井冈朝圣是心灵的净化,是道德的纯洁,是精神的提振。学习井冈英烈,坚持井冈山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做到:少一些迷茫多一些清醒,少一些物欲多一些精神,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感恩,少一些患得患失多一些信仰坚定,从容应对各种挑战、诱惑和挫折,不断把先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