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第一夜  

  山上万家灯火,水中五彩缤纷;码头上行人纷扰,江面上夜雾朦胧。夜空一抹流星──嘉陵江索道的明灯;大江上卧一条巨龙──长江大桥出世横空。啊,是梦幻,是迷宫?变幻莫测,缥缈迷朦。江上的夜,醉人的景,迷人的梦……  

  10月5日傍晚,重庆市政府秘书长赵维清、市委研究室副主任孔繁涛等为我们考察团饯行后,市委研究室农业区县处杨纯俊处长、政府接待处副处级调研员李兴科等送我们来到码头。我们在朝天门三码头上船。尚未走到石梯,四五个强壮精悍的四川汉子手持扁担迎了上来,热情地问我们:“挑东西不?”看来,四川人的服务不仅表现在名目繁多的小吃上,也体现在各种方面。峨眉山的背椅,青城山的滑杆,还有这山城码头的挑夫,都给游人提供了不少方便。码头上 江上旅馆,住宿一定别有风情。  

  验票后,我们来到江轮江渝二号,住进三等舱。三等舱一室八床,上下两层。除我们七人外,尚有一位是个身材苗条、姿容秀丽的江西姑娘,她是中医学院的学生,给我们介绍了一些中药常识。我又到五等舱转了转,低矮黑暗,密密麻麻地摆了三层床。看来将来如协妻女旅游,宁可勒紧肚子,也要买较好的舱位。  

  迷迷糊糊的住了一夜,次日醒来,头脑发胀。走出舱外,喝,好一片茫茫的大雾,江轮如置云海!由于雾大,只好延缓开航时间。江上空气凉爽,雾大视野不阔,我也只好回舱了。  

  (1986年10月6日晨于江渝二号轮船)


  川江一日  

  长江,母亲河,以其源远流长而得名。它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流经十个省市自治区汇集七百多条支流,浩浩荡荡奔泻6380公里而注入浩瀚的东海。其中,自四川宜宾到湖北宜昌一段,习惯上又称为川江,全长1033公里,为长江上游。10月6日,我有幸乘坐江渝二号,从重庆到万县,在川江上渡过了第一天。  

  整个上午,大江上都是浓雾弥漫。因此,直到11时,始得开船。浑黄的江水卉流不息,波涛滚滚,两岸的青山莽莽苍苍,缓缓逝去。远方烟波浩淼,长江就象一条黄色的软缎;脚下激流澎湃,江轮剪开雪白的浪花。偶而在江面上出现一两只水鸟,低低地盘旋。在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前,一艘木船由一对青年男女驾驶着逆流而上,使人油然而生敬意。下午三点多钟,船行至涪陵,放眼望去,只见江南岸高楼耸立,重重叠叠。远处山峰巍峨,近处峡谷壁立。一条清江从峡谷中奔涌而来,浩浩荡荡汇入长江。这,就是乌江。乌江是长江的支流,谷深水急,险滩相接。乌江古称涪水,故城名为涪陵。两千多年前,这里曾是巴国的政治中心和宜陵所在地。秦时置积县,隋改涪陵县,元称涪州,1913年复改涪陵。涪陵的榨菜中外驰名。码头上就有三四位卖榨菜的,船上乘客争相购买。

  船离涪陵不久,江心出现一座长长的小岛。岛上树木苍郁葱珑,掩映着几间青堂瓦舍。小岛沙滩旁,倚泊着几艘木船,大概是打鱼的吧。岛的南岸一峰突起,峰巅有棵大树,摇拔苍劲,在篮天下显得那样高大,人们在几里外都能看到。南岸又出现一座宝塔,巍然站立于青山之顶。我说是“巨笔描绘篮天”,少伟说“乃竹笋直刺苍穹”,看来都有些相似。  

  过去,人们常说人死后要进地府,阴间里有阎罗天子,判官和无常君等。涪陵东,还真有个“鬼都”──丰都。它位于重庆下游172公里的长江北岸上,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川东古城。因城郊有“丰稳坝”和“平都山”。隋时各取一字,才定名丰都。传说汉代,这里的丰都山上隐居着两个人,一叫阴长生,一叫王方平,后来人们在传说中把这两人的姓连在一起,就传成了“丰都山”上住着“阴王”,“鬼城”之说由此开始。唐朝以后,历代陆续在丰都山上建起几十座庙宇,内有“阎王殿”、“望乡台”等。我们经过丰都时,已是薄暮时分,只见两岸群峰凝黛,夕岚弥漫。山谷中隐隐约约闪着一些红点,那就是“鬼城”的灯光。城东北角有一险峻的山峰,峰顶一座尖形宝塔巍峨,似利剑直剌苍天。南岸山上也有一塔遥遥相对,人们说这就是“鬼门关”。传说虽非实事,不过,这里的形势的确险峻。

  天色越来越晚,灰蒙蒙的雾岚渐渐地宠罩了两岸的群山和奔腾的大江。只有船离岸稍近时,才可见到山坡上的青堂瓦舍,还有那白色的袅袅的炊烟。暮色越来越浓,江流、群山、瓦舍、碧树,都溶进了苍茫的夜幕之中,只有船标灯在附近闪着红橙橙的和绿莹莹的光。不知什么时候,对面出现一点红光,象红星,又象火苗。转眼间,又是一点,两点,三点……。渐渐地,江岸上灯光辉煌,又到了一个小镇。  

  我迎着凉爽的江风,站在船栏旁,欣赏着迷人的江上夜景。四周除探照灯扫过江面,闪过一束束的光外,一切都是黑黝黝的。突然,远处出现一块晶莹的五彩斑烂的宝石,在夜色中异常醒目。我揉了揉眼睛,定睛瞧了瞧,原来不是宝石,而是一座美丽的水上迷宫,浮在江面缓缓飘来。那迷宫越来越近,两道雪白的光束从迷宫上射出,横扫江面。哦,原来是轮船上的探照灯。不大功夫,那船已然驶进。也是四层楼的江轮,灯火辉煌,人影憧憧。很多人也同我一样,站在船栏后欣赏着我的“迷宫”。一座“迷宫”飘走了,又一座灿烂的“迷宫”飘来。一个小时的功夫,竟然飘过去四座梦幻般的“迷宫”。看来险峻的川江早已变成了通途。  

  夜深了,船上只剩下轰隆隆的机器声和滔滔的江水声。很多人已枕着大江进入梦乡。我仍在船栏后徘徊。万县,快到了。

  

  江上梦  

  头枕着浩荡的大江,  

  脚踏着巍峨的山峰。  

  哗哗的涛声为我催眠,  

  猎猎的江风伴我入梦。


  篮儿慢慢地摇,  

  歌儿轻轻地哼。  

  我躺在母亲的怀里,  

  编织着斑烂的梦境。


  是李白在豪迈地放歌,  

  是杜甫在低沉地呤咏?  

  是帝国主义罪恶的炮火,  

  是人民欢庆胜利的红灯?

      ……

  

  睡意朦胧,醉眼朦胧。  

  诗情画意,画意诗情!  

  三千里长江就是芬芳的美酒,  

  尽情灌入我炽热的心胸! 


  三峡游记  

  长江三峡,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早在少年时代,我就向往着有朝一日泛舟长江,畅游三峡,去体会“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意境。今天,多年的宿愿终于实现了!  

  10月7日上午9时,我乘坐的川渝二号进入长江三峡的起点,四川奉节县白帝城。万里长江,汇集了千流百川,穿过无数高山深谷,丘陵平原,浩浩荡荡,自西向东流去。到了四川盆地的东面,长江犹如一把利斧,开山劈岭,横切巫山山脉,在万山丛中奔腾而下,形成壮丽险峻的长江三峡。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西起奉节县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横贯四川省的奉节、巫山和湖北省的巴东、秭归、宜昌等五个县市,全长193公里。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述说: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白帝城位于长江三峡的西端。它座落在瞿塘峡的大江北岸,草堂河畔的青葱苍郁的白帝山上。从船上望去,只见山巅上有座红墙彩亭的白帝庙,它就是白帝城的象征。西汉以前,这里原为鱼腹县。王莽篡汉时,有个叫公孙过的人,自立为蜀王,初建都于成都,后迁至鱼腹县,筑“登阳城”。他的殿前有一口井,井中常有白色的烟雾升上天空。公孙过认为是吉兆,就自称为白帝,将鱼腹县改为白帝城。三国时,刘备曾在白帝庙托孤,至今殿内尚有刘、关、张及诸葛亮的彩绘塑像,神彩奕奕,栩栩如生。  

  要过瞿墉峡,先闯夔门关。在瞿塘峡口,北岸有一座高山,山石赭红,不生树木,即赤甲山。与赤甲山夹江对峙的一座白色高峰,这就是著名的三峡门户──“夔门”,亦称瞿塘关。它象两座擎天柱石,上直下削,危岩欲坠,险象丛生。全川之水汇于门下,夺路争流激起汹涌的浪涛,发出雷鸣似的怒吼,更增添了夔门的雄伟壮丽,因此,人称“ 夔门天下雄”。进入夔门,就进入三峡中的第一大峡--瞿塘峡。  

  瞿塘峡千转百回八公里至巫山县的黛溪。虽然不长,但却有“西接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的雄伟气势,又独具“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山月昏”的险峻磅礴。站在船上,只见两岸悬崖绝壁,群峰对峙。山势巍巍欲坠,峰峦连锦相接。峡中急流澎湃,涛如雷鸣。涛入江水,穿谷过涧,犹如万马奔腾,势不可挡。北岸峭壁上,先后写有风箱峡、七道门等字样,还有人工凿成的古栈道遗迹。头顶万仞悬崖,脚下千里波涛,奇险可畏。使人不由想起李白“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的诗句。 

  “长江三峡巫峡长,猿鸣一声泪沾裳”。过瞿塘峡不久,就到了三峡中最秀丽的巫峡。巫峡,西起巫山县大宁河,东至湖北巴东县官渡口,全长40公里,跨川、鄂二省,山奇水秀,风光绮丽,尤以巫山十二峰最吸引游人。巫山十二峰包括登龙峰、圣泉峰、朝云峰、神女峰、松峦峰、集仙峰,净坛峰、起云峰、飞凤峰、上升峰、翠屏峰、聚鹤峰。其中以神女峰最为秀美奇峭。相传神女峰是西天王母的第二十三个女儿瑶姬的化身,她羡慕人间,遍游名山大川。来到巫山时,曾用神剑击毙了兴风作浪的十条孽龙,为民除害。可是孽龙的尸骨化为巨石阻塞江峡。她于是又帮助大禹治水,开峡引流,泻积排洪,终于征服了水患。从此,她未归天宫,留在巫山为行船导航。天长日久,化作了神女峰。从船上仰望,只见神女峰高入云天,峰侧有一个突兀的石柱,宛如一位妩媚的少女,站在山顶,俯视大江。嫣紫姹红的霞辉撒满神女峰,仿佛神女披上一层绚丽的轻纱。仰望那绮丽的神女峰,回味这美好的传说,我为神女的献身精神深深感染。仿佛看见一位俊秀苗条的少女,身披霞裳,在彩云缭绕的山峰上,向我们点头微笑……

  晌午,江轮驶经屈原故里──秭归县。据史料记载,屈原流放时,他的姐姐特地赶回来安慰他。因此,这个地方就叫成“秭归”。县城东一公里处,有个屈原沱,岸上有屈原庙,庙后有屈原坟(衣冠墓)。屈原庙背山面江,雪白的庙墙,象征着屈子那清白高尚的品格。高大巍峨的牌坊,白墙红框,在阳光下显得异常壮观。庙后有一座松柏环绕的土丘,那大概就是屈原坟吧。坟前还有一幢白楼,那可能是屈原纪念馆。仰望巍巍的青山上的屈原祠堂,我又想起了那不朽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眼前仿佛看见一位头戴高冠,衣衫褴褛,佩戴花环的诗人,沿着江岸行吟。潇潇的江风,仿佛传来他那悲愤的呤诵……  

  从秭归县城东行不久,就到了著名的香溪。只见一抹碧绿的溪水从山涧流来,与乌江水清浊分明。溪流江水环绕着一座秀丽的小镇,这就是香溪镇。香溪上游,有个明妃村,就是王昭君的故乡。传说昭君出塞前曾在溪边洗脸,项链上的珍珠坠入溪中,从此溪水就清馨馥郁,香气扑鼻,香溪也就由此得名。长江的最后一个大峡──西陵峡,就从这香溪起,到宜昌的南津关止,全长约74公里。它滩多水急,礁石林立,航道迂回曲折。西陵峡包括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灯影峡等峡谷。兵书宝剑峡传说是孔明藏兵书宝剑的地方;牛肝马肺峡以其黄色岩石形状而得名。过牛肝马肺峡谷就到了崆岭滩。这里是长江中最主要的一个险滩。崆岭滩中,乱石林立。特别是大礁石,长二百多米, 象一座小岛,纵卧江心,把水流分成南北两槽。槽内暗礁密布,水势汹涌。过去船工们说:“青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解放后经过整治,“鬼门关”已成为坦途,但滩旁一些露出水面的峥嵘怪石,仍使人感到异常险恶。崆岭滩东的小盆地上有一座黄陵庙,内供有大禹像。庙不大,但十分秀丽,红墙金瓦,与庙院周围的柑桔林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壮观。  

  灯影峡又叫明月峡,这段河谷狭窄,岸壁陡峭,奇峰突起,石柱腾空,云雾缥缈,瀑布飞泉犹如珍珠翠帘似的悬挂在江山之间。峡谷南岸的山顶上有四墩巨石,颇像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当夕阳西照,晚霞映衬群峰,这四人就象牛皮影中的剧中人,因此叫灯影峡。船过灯影峡后,山势渐低。不久就见两岸陡壁矗立,宛如一个细颈的瓶口扼住滔滔江水。江轮驶出瓶口,江面豁然开朗,水流顿时变得悠缓。原来这就是三峡的东大门──南津关。过了南津关,通过壮观的葛州坝船闸,只见滔滔江水,茫茫平原。江轮把我们带到一个新天地——江汉平原。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