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春天,莺啼燕语,绿叶映衬红花,阳光明睸,百花争艳,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时光,我满怀喜悦地回到了青浦赵屯故乡,除了走亲访友外,我游览了家乡周边数个古镇。5月4日在我外甥女的陪同下,我和一侄女游览了上海青浦区朱家角古镇。在中学时代我虽来过这个古镇,几十年过去了,但对朱家角古镇的记忆淡忘了,而且古镇随着改革开放春风变化很大。所以我虽是故地重游,但古镇的一切,仍是感到新鲜与好奇。我们一行3人对古镇兴趣浓浓,兴致十足,观赏了古镇的古色古香的风光,品尝了传统风味的小吃。古镇的风光和风土人情深深吸引着我们,牵动着我们的心,使我们流连忘返,依依不舍离去,深感不虚此行。
有人若要问我朱家角古镇在哪里?究竟美不美?我想用我的这一游记来回答这一问题。
朱家角古镇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它位于江、浙、沪二省一市交通要枢,东靠虹桥国际机场,北连昆山,南接嘉兴,西通平望,淀山湖下游、黄金水道漕港河穿镇而过。一块47平方公里成折扇形的小镇,镶嵌在淀山湖的湖光山色之中。有人把她比作上海的威尼斯,有人把她比作淀山湖畔一颗明珠,如今这颗璀璨明珠又在“金色玉带”——318国道的依托下,放射出更夺目的光彩,便闻名遐迩于全国各大省市,祖国各地和外国的游人天天络绎不绝来古镇参观游览。1991年上海市政府命名古镇为首批四大文化名镇之一,知明度更为提升。
朱家角古镇内河港纵横,九条长街沿河而伸,千栋明清建筑依水而立,36座石桥古风犹存,名胜古迹比比皆是。游客们在各地参观了一个个雷同价高的人造景观后,莫不惊讶于上海市郊还有一块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原汁原味、真山真水的天然景观,在这里可以寻找一种回归自然,崇尚野趣的享受。一些名人游览后慨叹不已,同济大学的名教授在考察朱家角后,不觉赞叹:“朱家角有这么丰富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上海一宝,也是国家的瑰宝”。台湾著名已故作家三毛,到此曾为“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而迷恋,为清淳幽静,处处可画、时时有诗的风情而陶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视察了古镇朱家角后,不禁欣然命笔,写下了“全国历史名镇朱家角”几个大字。
五一节刚过,我们避开了五一劳动节人山人海拥挤的场面,4日那天来到古镇,非常舒适,游人适中,昨天刚下了一场雨,古镇被雨水冲涮得更加干净。一到入口,青灰色的砖瓦,雪白的粉墙,一座颇具古代风格的房子便让我们充分领略到了古镇的风情。走进古镇,一刹那集江南风景之美的古镇,让我们兴奋不已:一条碧波荡漾的河流泛着微微的波浪,河边柳树枝叶繁茂,绿意盈盈,再加上古代风格的典雅明清建筑衬托,让人仿佛真的回到了古代江南那生态平衡的自然风景。我心中默默念起了“老树枯藤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诗句。
我们穿梭在古老的街巷中,举目四望,入眼处皆是古色古香的老房子。吊角高檐的房屋、木制雕花的楼阁,我举起相机将一切记录下来。古城中有几所名人的故居和老字号醤园等商户,古道上留有无数人踩过留下的坑洼,墙角随处生长的青苔都在述说着小城的久远。朱家角古镇九条长街沿河走向,条条街道古韵十足,其中北大街令我们更有游览兴趣,北大街是沪上第一明清街,久经沧桑,原汁原味,有“长街三里,店铺千家”之称,老式店招林立,大红灯笼高挂,为江南古镇最热闹的古老街道。老街街面不大,条形石板舖设,下雨不积水,走在上面不显滑。朱家角古镇街道两傍商舖林立,各种小吃品种繁多,并很有名气,中央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都有报导。小吃中有各种粽子,尤其是肉粽更为出名好吃,红烧肘子,走油肉色香味很浓,桂花甜藕等等,非常馋人。手工釀造的米酒又香又甜,很好喝。北大街真是繁华,商场小店鳞次栉比,行业齐全,美食扎堆,间或还有几家老的老字号,很值得一游。
朱家角古镇有36座桥,这36座古风犹存的石桥将朱家角沿河而伸的9条长街点缀得蜿蜒清丽,依水而立的千栋明清建筑因为水的分离与桥的连接而有了距离与思念,我们先到了泰安桥。泰安桥非常漂亮,据说象征着国泰民安。人们只要站在桥上一小会儿,保证一年里平平安安,万事如意。走在石板小路上,可以看到很多粽子店,都叫"阿婆粽子店"。可想而知,一定是阿婆包的粽子哦!还有香喷喷的稻香插肉,用粽叶包红烧肉,再用稻子插起来,肥而不腻,让人看着嘴里就流口水,忍不住想吃一口!
我们继续走着走着,我们走到了五孔石拱桥——— 放生桥。许多人买了小金鱼、小乌龟等水生动物,然后从桥上放下去,被称为放生。另有传说:在万恶的旧社会,貧困人家生了孩子,养不起,便放到放生桥上,有人要的抱走,或被送到孤儿园。因此,这座桥的名字成了放生桥。它打造精致,许多美丽的花纹生桥跨于漕港河上,明万历年间(1573—1620)建。清嘉庆十七年(1812)重建,放生桥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在其设计与构造上可见一斑。放生桥为五孔石拱桥,而非平桥或单孔石拱桥,作为上海地区最长、最大、最高的五孔联拱大桥,称为”沪上第一桥”。全长70.8米,宽5.8米,结构精巧,形状美观。放生桥长如带,形如虹,“井带长虹”为朱家角十景之一。历来文人雅士赞美此桥,有诗云;“长桥驾彩虹,往来便是井。日中交易过,斜阳乱人影”。朱家角放生桥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古镇上的一个标志性古建筑,已被录入《上海之最》、《江南胜迹》、《中国名胜词典》等。桥下清澈的湖水,游客们乘船观赏着古镇的美景。河岸两侧树木映衬着河水的碧绿,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河上也渐渐出现了一些正在卖力划船的老船工,船上游客悠哉地欣赏着自然风光。我深感朱家角古镇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我们边走边看,无意中又走到了一座古韵十足很美的廊桥,我们驻足拍照留念。该廊桥又叫惠民桥,是朱家角唯一一座木构桥,座落在名街——北大街桥梓弯处,横跨市河之上,东堍是商业中心北大街,西堍漕河街(亦称庙前街)。这是古镇唯一的木结构小桥,也8是最独特的木桥,因桥面建有木板栅,上盖砖瓦、翘角,故也称廊桥,非常独特,十分令人赞美。
朱家角古镇保存的古迹很多,其中大清邮局很有意义。大清邮局建于1903年,是上海地区13家主要的邮局之一,经历了民营邮局-外国邮局-文报局-海关邮局-大清邮局等不同阶段。它是目前华东地区唯一留存的清朝邮局遗址,也是中国近代中国邮政的缩影。游客们纷纷拍照留念。
除此之外,城隍庙也是一个历史文化的景点。通常城隍庙在古代县城的建设中都颇为重要,其地位仅次于衙署和文庙。朱家角城隍庙为青浦城隍的行宫,又称“伯府行台”,原庙址在镇南雪葭浜,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迁现址,位于朱家角古镇的核心部分,临河而建,城隍庙的照壁前即为跨河而建的城隍庙桥。 整座庙规模宏伟,主体建筑基本完好,于一九九二年恢复开放,后陆续修缮,如今每逢塑、望及香讯时,四方善男信女纷拥而至,香火鼎盛。也是游览古镇的好去处。
我们走啊走啊走,好像什么都忘了,完全陶醉在古镇的韵味之中,忽然感到有点饿了,找了一家沿河的饭店,坐下来要些小馄饨丶炒年糕等各色小吃,一边看着河中穿梭的游船,一边喝上点桂花米酒,啊!太美了!
朱家角古镇的美丽风光,是我们祖国的好山丶好水丶好地方的一个缩影。我将继续书写祖国的好山丶好水丶好地方。再过一个多月将迊来我们新中国成立69周年,祝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早日实现伟大的复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