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香山》

(金代)周昂
山林朝市两茫然,
红叶黄花自一川。
野水趁人如有约,
长松阅世不知年。
千篇未暇偿诗债,
一饭聊从结净缘。
欲问安心心已了,
 手书谁识是生前。

     CggYGlXO8pyADLMIAAPdxvbEFiw392.jpg

  香山又叫静宜园,坐落在北京海淀区西郊,占地188公顷,是一座具有皇家园林特色的大型山林公园,始建于1186年,距今已有832年的历史。

  8月16日,难得的阴天,登山的好日子。早餐后,从香山公园住处穿过满是古松古柏的“知松园”和清乾隆皇帝来香山驻跸临时处理政务、接见王公大臣的地方——勤政殿,漫步走到公园的北门。此行的目的是坐缆车“登”香山,因为17分钟的车程比据说1个多小时的步行攀登更具“诱惑力”。

   买上索道票,按工作人员要求坐上缆车,“剑”指山顶。

  车行心动,左顾右盼。近观,各种树木布满山坡,绿色深浅不一,其中点缀、搀杂、绽放着些许的白色、紫色、粉色和黄色……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在翩翩飞舞的蝴蝶动感画般的韵律中丰富了双眼。缆车下的人们顺着蜿蜒曲折的山路缓慢向上爬行,走走歇歇,不时地喝点水擦擦汗,想必爬行的艰难,我们选择了相对轻松的方式,各有各的乐趣吧。

   侧望,左边不远处山间伫立着一座“亭亭玉立”的黄色琉璃宝塔(此塔建于1780年,当时六世班禅来京为乾隆七十岁祝寿,乾隆为其所造)和一处形似眼镜的湖泊(眼镜湖位于公园北门内,两个圆形小湖由一座单孔小石桥相联结,构成一幅“眼镜”图形,故名)。右边远处半山间绿色丛中矗立起一座雄伟大气的金刚宝座塔(此塔位于公园北侧碧云寺西边的院落中,建于1748年,是我国现存最高的金刚宝座塔,被誉为明代建筑和石雕艺术的代表之作)。远望层峦叠嶂的群山处于飘渺中,越往高处走,开始所见的景点院落逐渐变成片片模糊斑点掩映在云雾中。

  坐在露天缆车中,阴天,没雨,微风吹拂,在嗞呀嗞呀的缆车绳索声中悠闲地享受着不断升高景色变换所带来的愉悦感和不用步行所产生的满足感,怎样的一种体验呀!

   到达山顶,下了缆车,转过一个古典的亭子,就见到了一处四周树上挂满红色祈福条的平缓地方屹立着一块巨大的乳峰石,形状像香炉,这就是香山的最高峰——香炉峰。据说晨昏之际,云雾缭绕,远远望去,犹如炉中香烟袅袅上升,故名香炉山,简称香山,这便是“香山”之名由来的一种说法。据有关资料显示,“香山”还另有两种说法,一说仿似江西庐山,诗仙李白名句:“日照香炉生紫烟”,庐山有香炉峰,香山仿香炉峰之名,故仿称香山;一说古代香山曾是杏花山,每年春季杏花开放,清香四溢,沁人心脾,故称香山。对于我来说,更倾向于第一种和第三种说法对这个皇家园林的合体称谓。我相信曾经76次游香山的乾隆皇帝也会赞同我的看法吧!

  不过香炉峰还有一个“鬼见愁”的俗称,据说是因为山势陡峭,难于登攀而得名。现如今山路虽弯弯但少有了陡峭,况且还有了缆车这种现代化工具,我想这个并不 “优雅”的名字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吧。

   照相留念,因为人少,可以快乐地多摆一些造型。山顶空间比较广阔,有多处亭台楼阁。慢慢走来,一边呼吸新鲜空气,一边聆听树间鸟啼虫鸣,像一个“成功者”似的环顾开阔的四周。本以为站在海拔575米高的香山峰顶上可以俯瞰气魄的昆明湖和稳重的佛香阁以及美丽首都的姿影,但仍不愿散去的云雾遮挡了世界,烟树深处,山下近一点的地方茫茫一片,几座方亭、几间院落隐约其间,时隐时现,再稍远一些就什么都看不见了,飘渺无际,煞是“醉”人,真没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京城小”的感慨。  

  其实说起香山,大家自然就会想到了香山枫叶,红红的,那么绚丽诱人。听饭店工作人员介绍,香山赏红叶最佳时间一般在每年的十月一以后到十一月上旬。那时的这里人山人海,出入困难。香山红叶最佳观赏位置在香炉峰、玉华岫和香雾窟三处。

   此次游香山,虽然没有见到层林尽染的红叶,没有体验到唐朝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和元代王实甫的“晓来谁染枫林醉”的意境,但我可以通过眼前的“郁郁葱葱”想象到不久的将来那“燃烧的火焰”所摇曳出的万种风情,耳边又会再次响起歌手李春波的那首《等到满山红叶时》的优美旋律。

   “一代宗师”钱穆所言:游山水当一意在山水。乘兴所至,心无旁及。

   是也!

           

gallery.1406301968470.png   

 二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次来香山,是参加“一带一路”与亚美尼亚发展现状国际研讨会的,会议地点为座落在香山公园内山腰处的香山饭店。

   饭店整个建筑楼高4层,坐南朝北,为院落式结构,通过一条中轴线将前、中、后三个“庭院”串联起来。前庭为广场式的院落,建筑以一个低调委婉式的粉墙黛瓦出现在众人面前。院落正中一个圆形停车池, 池底正方形分块, 每块正方形上排列着许多圆形鹅卵石;中庭是一个采光玻璃顶棚笼罩下的、融合假山水池、白墙青竹、菱窗长廊在一起的“常春四合院”。该区间向周围放射出去即为三个客房区和一个宴会厅,一直到达边缘围墙。各客房区段的单面走廊围绕着院落布置,向客人提供外部景观;后庭是苏州式庭院,三面被建筑包围,朝南一面敞开,1400多平方米的人工湖,湖面上立有“飞云石”。流华池中心有小桥与平台相连,王羲之《兰亭序》中的“曲水流觞”悠然地落户在这里,构成了整个饭店的精华所在。远山近水,叠石小径,古树绿草,飞鸭游人,动静相映成趣,空间层次分明,形成多视点的美。

  整栋建筑内外基本上只用三种颜色。白色是主调,灰色为辅,黄褐色点缀。同时大量使用方和圆的几何图形,方里有圆, 圆里有方,这些色彩和图案的简洁运用使香山饭店达到了内外的和谐统一。

  纵观整体建筑,入口正面处理得十分含蓄,高潮出现在后面,完美的连贯性过渡营造出中国传统建筑“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美学意境。从前到后,院落厅廊、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南方精巧与北方开阔的特点充分混合,多种空间、多种元素相互辉映,有松有弛,给人完全不同的感受。

wKgB6lPIHqWAXpE7AAsp4QPbxRk48.rbook_comment.w305.jpeg  香山饭店是中美建交后,1982年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怀着一腔报国热情设计的第一部作品。可以说,“香山饭店”是大师回归祖国搭建的第一座“桥”,而这座“桥”正是为了“对中国建筑创作民族化的探讨”,是“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贝聿铭所言)

  走在这座“桥”上,徜徉其间,在体验、享受着这份“精华”的同时,我也在想,其实“一带一路”的战略也是在搭建一条走向世界的“桥”,这次研讨会正是一种丰富“桥”的内容的结果。我喜悦于友谊上的加深和学术上的交流与长进的同时,更兴奋于关于亚美尼亚与中国之间的历史渊源知识的收获。

   据《亚美尼亚史》(公元五世纪由亚美尼亚著名历史学家莫夫谢斯·霍列纳齐所写)记载,该国马米科尼扬家族的始祖名为马抗,公元三世纪由中国迁徙而来。马抗自称其父为中国一位国王,他因罪而出走波斯,中国皇帝为追杀马抗,曾遣使向波斯王要人,波斯王让马抗逃奔其属国亚美尼亚,亚美尼亚国王收留了马抗,并赐姓马米科尼扬,该姓由此开始,并发展成为亚美尼亚世代传承的大姓。另据中国史学家苏仲翔先生的考证研究和《环球时报》驻亚美尼亚记者马良先生的论证,马抗是马超的后代,逃往亚美尼亚的时间是三国时期的马超家族被诛之后。此外,据相关史书记载,马超家族带有羌胡血统,与西边的各国关系良好。有学者认为,马超统率的部队“不尚弓弩”,而擅长使用西式的长标枪等武器,行军作战采用西式密集军阵,马超本人也穿类似当时西边国家的铠甲。上述情况表明,马超家族和中西亚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马超后人为逃避追杀,选择到中西亚避难是合乎逻辑的。

   爱好历史的我没想到遥远的欧亚交界处还有这么一个国家与我们曾经相连。深入查阅历史得知,其实,中国和亚美尼亚友好交往的经历早已印在了亚美尼亚的民族记忆之中。据亚美尼亚史料记载:公元二世纪时,亚美尼亚商人就从中国运送丝绸和其他商品到西亚和欧洲各地,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开拓、延伸做出了贡献;公元1307年,中国广州形成了亚美尼亚第一个在华社区,建有亚美尼亚教堂和规模宏大的商行。光阴荏苒,斗转星移,如今在“香山饭店”这座“桥”上召开这次“名副其实”的会议,我想,正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对历史“精华”的又一次很好的回应、探讨与延续,更是通过“一带一路”这一更大的“桥”走向世界的一次创造性的举动。

  愿中国与亚美尼亚的友谊万古长存,祝伟大的“一带一路”战略蓬勃发展,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mmexport1505830763103.jpg 三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您知道上面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是什么时间在哪里写的?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答案是伟大领袖毛主席1949年在香山双清别墅写的。

  时年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当夜,人民解放军在千里长江上分三路渡江。23日晚,东路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振奋,于是写下了著名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该诗气势恢弘,语言铿锵有力, 既是言情,又在言志,不仅是向蒋介石政权下达的死亡通知书,更是对美苏欲使中国划江而治的战略默契的严肃正告。这首诗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 表明了中国统一已经势不可挡!

   如果您喜欢这首诗,那您一定会来到这首诗的诞生地——香山公园内东南半山腰上的“双清别墅”。

             t0177b502f387a6233f.jpg

   双清别墅,得名于别墅内一座石壁下淌出的两眼泉水。泉水始凿于金代金章宗时期,初名“梦感泉”。乾隆时期在此兴建静宜园时题名为“双清”。我想,香山不仅因红叶而出名,更因毛主席曾经在这个别墅里生活办公过而闻名天下。虽然因时间关系有很多古迹景点我都没有去,但这个地方一定不能错过。

  从饭店出来顺路右拐,路过静翠湖,绕过几道弯后,一座灰白色石砌院门便高远地呈现在眼前。沿着花岗岩铺设的台阶拾级而上,穿过横梁上刻有“双清别墅”四个遒劲有力石字的院门步入其中,眼前豁然开朗:院里松竹苍翠挺拔,内有一池,池塘中种有莲花。近旁的石壁上攀爬着古藤,池旁有棵参天银杏树和一座六角红亭。池塘南岸是乾隆时建造的“松坞云庄”遗址,再往南,登上台阶后就见两个防空洞。沿路西行,环山叠石,只见乾隆御题的“双清”二字刻于石壁间。北岸有一排平房,即为民国时期曾担任过袁世凯政府国务总理的熊希龄所建的双清别墅。

  走进别墅室内,迎面一幅毛主席巨大的照片,微笑的领袖所展现出的和蔼、慈祥、伟岸的风范带给人们温暖的亲切感。正门厅处为会客室,右间为办公室书房,左间为卧室。每个房间里只有一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生活办公用品,唯一能算得上比较豪华的就是会客室里的一套老沙发了。放眼四望,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件件真实的物品,一篇篇龙飞凤舞的文稿手迹,还有那画满渡江战役路线的全国地图,让我再次领略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进京过程中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进一步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的举步维艰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豪迈气概。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胜利闭幕后,以农村包围城市为战略思想的毛泽东,提出要大踏步地前进,到北平(北京)去!1949年3月25日晚,毛泽东住进了双清别墅直到同年8月23号才离开。双清别墅是中共中央进驻北平的第一站,是中国革命重心转入城市的第一站。在此,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顶着巨大的压力指挥了举世闻名的渡江战役,完成了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壮举;筹备了新政协会议的召开和筹建新中国的准备工作,写下了《论人民民主专政》等重要文献和多篇脍炙人口的文章。

  就在进驻别墅的同时,熟识历史的毛主席特别对李自成取得政权后居功自傲、贪图安逸、结果导致失败的史实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发表了著名的“进城赶考”的论述,再三强调“我们不当李自成”,给全党敲响了防止掌权以后出现腐败问题的警钟。

  我想,毛主席“进城赶考”的深层次意义,就是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是腐败发生的主要原因,也是我们党“进城赶考”能否及格的基本试题!

   腐败是党之大敌、国之大敌、民之大敌。“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现如今我们党大力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惩处腐败分子。党在纯洁自身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实现真正的国强民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立于俊朗飘逸的六角红亭边,再读主席《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奔放诗篇……

  站在朴素圣洁的双清别墅前,右手握拳庄严地重温激动人心的入党誓词……

   山谷里响彻了天安门城楼上那句震烁古今的话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d43d7e14de37132268ee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