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我想借此次银河悦读“好山好水好地方”国庆征文中,回忆起我花甲之年到杭州补青春的故事。
开头先说下本文标题《我上天堂补青春》里的那个“补”字吧,其灵感来于我与著名影视明星王雷大伯的一次交谈。那天他与我谈起:关于我们这些60岁左右当过兵人忙聚会、忙联系、忙歌舞等现状话题时,用到了一个好词“补”!
真妙!一个“补”字道出了我们这批55后人心中无限的感慨,凝聚着几十年来对自己青春的甜酸苦辣。失去才知道宝贵,不补就来不及了,太贴切了!何为青春?通常指:青年时代、少年、青年人的年龄,喻美好的时光、珍贵的年华等。“青春,喻少也”。
我们这代人没有好好享受过青春。一生是短的,一生里青春更是短。真可谓:“文革”岁月度青春,军人儿子早扛枪;昔日青春献军营,多少年华忙成长。工作后,懂工作事早,懂青春事晚。我们那批兵,一心只听党的话,好多都是30多岁才结婚!
咋样补回我们这代人的青春?整天吃吃喝喝的聚会,说说笑笑车轱辘转的老话,翻来翻去为失去的岁月抹泪……固然需要,真的,但更要以“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的态度,去见新的惊喜,满足新需要。
有人讲青春不可错十事:“每年小旅行一次,隔几年大旅行一次”呦!是啊,青春不过是一场旅行,你路过我,我错过你,我想到你,又去找你,然后各自前行,各自修行。固然年龄的青春,有甜酸苦辣咸,但生活的继续,依然会赤橙黄绿青蓝紫。心在哪里,青春就在那里!
有人说,补青春要有钱有闲,其实,最重要要有说走能动的好身体和探索未知旅程的不老精神!步入老年了,我还要去青春。
时间好快,作为与改革开放40年同行的我,不能只是在电视里听,微信里看美丽中国的姹紫嫣红,江山如画,必须时不我待,马上旅行!
好山好水好地方,我的天堂在苏杭。我一直想找一个灵与肉都重返青春的地方,那就是天堂。
何为天堂?基督教徒认为是上帝在天的的居所,亦为众多得救灵魂安居之所。回教的天园、佛教的极乐世界都是此地。只有修清净心者才可去。而对我这个至死信仰共产党的人,不会寻找基督教意义上的天堂,而是要去祖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个可望又可及的地方——苏杭。
那就来一次朝着天堂——杭州,说走就走的旅行!
杭州在我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是中国最美的地方。年轻时到杭州,是到此一游的轻烟;工作时到杭州,是浮浅应酬的酒宴;而只有花甲时到杭州,才是灵魂的召唤。
正篇
壹,先补拍个结婚照
有了年龄、阅历,我喜欢细细慢慢来读懂杭州。5月24日来到杭州,天堂就是天堂,如今不仅古风古香,还又金碧辉煌。人海很大,西湖很小了。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人会变成鱼,鱼也会变成人。既花红柳绿,满城栽香樟,又单车随骑,慢城伴水乡。不知白娘子,是喜欢当年的安静,还是热闹的如今?新西湖十景——城隍阁到了。在观景最佳的四楼饱览着杭州江、山、湖、城之胜,俯瞰到西湖全景。二楼那块由中国知名书法家沈鹏先生所书写的“城隍阁”匾额和两旁明代徐渭写的楹联“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灯火,尽归此处楼台”交相生辉。那句描绘老杭州庙会热闹场景的民谣——“小辮儿哥哥扎红绳,城隍山上看龙灯,看好龙灯看戏文,看好戏文吃馄饨,吃好馄饨游四门,回去姆妈拷一顿”,叫我似乎回到从前的小时候。小时候,每逢过年、过生日,为图喜庆,母亲总是把我和哥哥打扮成小姑娘的模样,还要照个相,像穿女孩大红大绿的衣服、头上为围个大围巾,长大一点后,我就不干了。现在我保留的每年拍下的相片里就有这样搞笑的东西。其实,里面包含着许多信息,挺珍贵的。
在城隍阁一楼外面,我发现了新大陆:这里正似乎专门为我们这样的人,量身定做着怀旧的旅游道具:像上世纪70年代的三大件,缝纫机、自行车和黑白电视机。还有一位师傅聚精会神制作着一辆我原来见过的、在杭州满大街拉着的木制黄包车,油漆还没有涂上。记得:1976年夏,我与战友邬耘盛也曾经在青春季节,到过这座天堂。那时又是一番旧模样:车少人稀,鸟语花静。就在西湖边那个柳浪闻莺,办完事来不及好好欣赏,就拿着器材、行李急忙赶往去苏州的运河码头。那时还没有出租车,叫来一辆只用花上几元钱就可以搞定的人力黄包车拉我俩到码头。我俩又年轻又穿着军装叫老师傅拉车,哪行?有点资产阶级剥削享受的臭样子,真还就是不习惯,只好行李放车上,脱下军装,跟着黄包车一路前行。那时物价真便宜,12小时杭州客船到苏州,硬座只要2元钱。21岁的我,那时,不懂旅游,不懂杭州,只知道这座城市和大连不一样,只知道这城市有一种婉约的美。
这多老东西,又不由让我想起结婚时的情景:1988年春节,我亲爱的一生为全家辛劳的妈妈不幸突发心脏病,在大连陆军210医院与世长辞。我又在部队当兵,剩下老爸爸孤苦伶仃在家。尽管1987年的11月12日就办好了结婚证,还是毅然决定马上搞个简单结婚仪式,让家里多个人照顾他生活。那时,没有什么大幅婚纱照、没有豪华的婚车、没有在宾馆大操大办,就是两家人在一起吃了一顿饭,如此简单。想一想现在结婚证上我的照片还是穿着军装,就干脆在这里——前面是鲜花喜字,戴着毛主席像章、手捧着红宝书的道具上,请来一位学生拍照,再补上一张结婚照吧。俩人又到扎着大红彩绸自行车前,老桌椅前,花前树下,以“为人民服务”标语为背景,补下了那个年代未拍下但是却难忘的回忆照。很是开心。
贰:再补慢慢品西湖
面对如今快得叫人吃惊,快得叫人措手不及的新时代,纵有千般万般好,我还是并不为高铁3百4百公里的时速特别激动,反而有些恐惧。我心底还是充满着对好慢好慢旧岁月的感怀,感叹着再也回不去的从前。越慢,回忆就越清晰,太快,就越是印象模糊。
在泼墨山水画般的杭州,我行走的速度故意很慢。这样,我才感受到“天正在等烟雨,只有我和你”的美好;我才听得到“谁在烟云处琴声长”的婉约,我才看见到西湖“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月色被打捞起,在独自美丽一眼的笑意”。我才会不虚此行。
想起导游那句“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雪湖,雪湖不如夜湖”的话,于是,我夜晚来到断桥边。今夜月光有味道,比那一夜都好。又是一句杭州“三怪”的话蹦到了眼前,“孤山不孤,长桥不长,断桥不断,孤山不孤。” 长桥,这哪里是什么长桥呀,分明就是一座不足10米长的普通小桥罢了。原来浙江为梁祝的故乡,梁山伯当年赴京城赶考,与祝英台就是在这座桥上缠绵相别,你来我往,送得难舍难分。“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十八相送情切切,山伯永恋祝英台”,正是送君送了十八里,“长桥不长情谊长”。
断桥,此时望去桥未断。离望湖楼不远处,连接白堤有座独孔环洞大石桥宛如一弯长虹横卧湖面。青石桥孔正上方隐约镌刻着“段家桥”三个字。此乃“断桥”。其实断桥并非真断,只是严寒雪后,该桥的桥堍上仍白雪皑皑,而桥顶则积雪先融,露出黑黝黝一段,由湖上远望仿佛桥中断了一截,该桥才由此得名,若再配上“残雪”,便构成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美丽西湖十景之一“断桥残雪”。据说神话中的白娘子就是在这里与许仙相遇相爱,而后又恩断义绝的地方。此景思旧情,叫我好像听到诗人洪烛的声音“如果没有相遇,断桥如同虚设;如过没有错过,断桥名存实亡。”耳边听得到那首白娘子的西湖船歌“西湖波连波,我想你啊哥哥。前世不曾遇见你,今生不能再耽误。不能耽误见你啊,我的傻哥哥。今生一旦又错过,只能等到来世了。来世你要还是你,我也一定还是我。西湖波连波,想不够你啊我的亲哥哥。西湖波连波,我等你啊哥哥。等到了花开,等不到结果。等到了结果,又不知是甜的还是苦的。等到断桥再接上,你却不再从桥上过。西湖波连波,等不到你啊我的亲哥哥。”“断桥不断情义断”呀!
孤山,西湖中最大的岛屿,因孤峙水中而得名。四周曾经碧波环绕,后来随着沧桑变迁缘故才开始分别与白堤、西泠桥相接,现已不再是一个孤岛了。因这里曾是南宋、清代皇帝建宫与南游栖息场所。被孤家寡人——皇帝占有,所以才有了“孤山不孤寡人孤”。其实,我更喜欢关于孤山不孤的第二个解释:是历代名人墨客如白居易,苏轼、苏小小、志铨、冯小青、苏曼殊、吴昌硕等把这搞得“孤山不孤”!像北宋著名诗人林和靖终生不仕,结庐隐居孤山20余载,以种梅养鹤自娱,并留下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咏景绝唱,人称“梅妻鹤子”。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革职后曾有诗赞曰:“世无遗草真能隐,山有名花转不孤”。而近代鉴湖女侠秋瑾以拯救祖国为己任,策划起义反清,英勇就义后安葬于此。孙中山先生为这位巾帼英雄大义凛然的坚贞气节所感动,毅然亲笔题写了“江户矢丹忱,感君始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诗联,以志悼念并激励后人。
年轻人在西湖边上摆好了“爱心” 的字样,又放飞起五色的气球,此时,19:30分了,西湖的音乐喷泉打出爱的一排排洋码,如今的西湖,青春就是这样浪漫。把过去青春的柴米油盐和2015年的风花雪月一块搅和,才似乎嗅到人间烟火的好味道,不来西湖,再美的风景也只是一副画报。西湖,我要你今天陪我一起看,我要你陪我一块儿听,我要你陪我慢慢老去。其实我本来已经有点老了,遇见你,又重新变得年轻。别人羡慕的是断桥上的艳遇。我却想研究白素贞是不是花瓶,是不是也昨天刚披上婚纱,今天就系上围裙,把前庭后院收拾得干干净净?生活,不只是浪漫,还更多有着琐碎和平淡。
叁,精美的雕塑会说话
我从来没有像这次这样把杭州、把西湖深刻悦读。一百个人到西湖会有一百个游记,我的游记只是我自己。
我觉得到西湖,一定看看夜湖边那藏在灯光里的那些雕塑。因为那里有故事。西湖的美在于有故事、有历史。找出来,讲起来,才会活灵活现,每一块石头都在说话。受小时候偷看的《水浒》影响,我开心的在这里见到了取材114回“宁海军宋江吊孝,涌金门张顺归神”那位“浪里白条”张顺的塑像;还有这位披衫夹书的外国老人,据说就是马可波罗,一句赞扬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华贵城市”叫他在西湖受到尊敬;在不远处的“志愿军”像前拍个照吧,尽管无名无声,但这座雕塑却在我心里无比高大,军人永远要受到尊重,一个只是把演员捧上天,而不知英雄的国家是一种悲哀。这是中国美术院1956年的作品,和我年龄差不多;学士路口六公园有一座“淞沪战役国军第八十八师阵亡将士纪念碑”同样令我肃然起敬。那是著名雕塑家刘开渠1934年的作品,也是我国第一座抗战纪念碑。1932年1月28日,为支援上海的19路军与日军作战,驻浙88师驰援上海,许多将士阵亡,此碑为此而立,1963年被拆,2003年复建。两个一官一兵的站像,四颗巨大炮弹,代表着不屈不挠中国军人的无惧无畏,将士千古!好在是,国家已经开始重视为国捐躯的前辈,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国务院在2014年9月1日公布了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还有岳王庙大殿正中头戴帅盔,身披战袍,高4.54米的彩色岳飞坐像,和像前高悬的岳飞手迹——“还我河山”匾,也同样叫人仰慕。而长跪于地的四个奸臣——秦桧、王氏、万俟呙、张俊,则永远被后人吐唾沫。真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在一组英语角雕塑前,我仿佛也找回我的补文凭岁月。那时,真的是“好读书时不好读书,不好读书时好读书”啊。在青春读书的花季,碰到“文革”,读不了书;到了1983年都30岁左右了,已是读书困难的年龄,又要开始为讲文凭拼命读书,补初中、高中文化课,在职学电大、学函授、学大专、学本科。一言难尽。
西湖雕塑,真的很多,很美!找雕塑就是补文化、补历史、补江南知识。仁和路口的“李泌引水装置”、苏堤南端苏东坡纪念馆那座3米高的塑像、惜别白公、还有那有意思的水中雕塑、民俗雕塑、花港观鱼东门内西湖岸边的婉约女子——林微因碑型像……都会叫你来弄懂一个个故事的来龙去脉。
花甲60岁又到了杭州西湖,这是在用一颗年轻的心态来邂逅能碰撞出当年青春火花的古城,来拥抱一次可餐青春羞涩的西湖,来感受一场大自然鬼斧神工演绎出的青山绿水,用心理的力量补回生理的缺失,补回青春!补回健康!补回沧桑!
在我心中,杭州就是中国最美的好山好水好地方!这里,不仅有清爽别致的西湖醋鱼、龙井虾仁和东坡肉;不仅有灵隐、三潭映月和飞来峰,还有着数不清的历史文化与美丽传说。
我的青春要补回来!不留遗憾!
我的青春能补回来!绝不留白!
我的青春我来补!要补青春到杭州!
60多岁的同龄人,你的青春补了吗?什么?没补?那,赶快上“天堂——杭州”吧!那么,你,一定会在去过以后更加珍惜我们的幸福,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