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一个地方,经历了三千年的繁华,至今还守护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脉;有一座山,享尽了历史的殊荣,至今仍呈现着人间的美景。这就是临潼和临潼的骊山。

  临潼是西安的东大门,自周秦到汉唐,临潼一直为京畿之地,处于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活动的中心地带。临潼也是我国著名骊山风景名胜区的所在地,以出土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兵马俑和唐代华清宫遗址的骊山华清池,闻名中外。  

    骊山,又称“郦山”。是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东西绵亘25公里,南北宽13.7公里,最高峰九龙顶海拔1301.9米。骊山山势逶迤,树木葱茏,远望宛如一匹青苍雄奇的骏马。骊山也因景色翠秀,美如锦绣,又名“绣岭”。周、秦、汉、唐以来,这里一直是游览胜地,曾营建过许多离宫别墅,吸引着各代游人。如今的骊山,是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在骊山上,有着许许多多文化遗迹,如老君殿,老母殿,烽火台,达摩洞,秤砣石,遇仙桥,举火楼,晚照亭,兵谏亭,石瓮谷,鸡上架,三元洞,鹞子翻身,等等。其中最著名的是: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骊山晚照”; 纪念女娲补天的“老母殿”;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纪念西安事变的“兵谏亭”等。古代《典籍志》云:骊山“崇峻不如太华,绵亘不如终南,幽异不如太白,奇险不如龙门,然而三皇传为旧居,娲圣既其出冶,周、秦、汉、唐以来,多游幸离宫别馆,绣岭温汤皆成佳境。”这从自然景象和人文意蕴两个方面对骊山作了生动的描写。

  我曾经多次去过西安,亦曾多次参观过秦兵马俑博物馆和华清池。这次到临潼小往,主要是想去看看骊山,探访骊山上的女娲娘娘的洞天福地“老母殿”,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烽火台”以及纪念西安事变的“兵谏亭”(捉蒋亭)。

     女娲补天的“老母殿”

  走出住处,我直奔骊山缆车。缆车徐徐上行,华清宫的美景尽收眼底。缆车行约一刻钟,便到了老母宫下方。上行几步,展现在眼前的就是金碧辉煌的老母宫。老母宫始建于秦汉,扩建于唐广德元年(763年),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曾进行较大修缮,现有建筑属明清格局。今天的老母宫为2001年修葺。

  拾阶而上,进入前殿。前殿两边,摆放着两件文物,一件为巨型铁铸水缸,供香客喝水;另一件是明万历十六年铸造的铁锅,供香客烧水煮饭。

  往里走,便是“三霄殿”,内供奉着云霄、碧霄、琼霄三位女仙,道教尊其为“福寿”、“财星”、“送子”之圣,是管理人间福、绿、寿三星的福神。民间亦称其为增福延寿娘娘,财星娘娘和送子娘娘。据传,云霄、碧霄、琼霄是武王伐纣时与姜子牙作对的三霄女。三霄女兵败被斩封神后,便来到骊山拜骊山老母为师。三霄女便是骊山老母的女弟子。

  参观“三霄殿”后,我便来到骊山“老母殿”。老母殿是老母宫的主殿。老母殿又名女娲宫。骊山老母即女娲,是我国道教供奉的一位远古尊神。老母殿内供奉着骊山老母的镀金神像。神像高坐在莲花台上,慈祥温和,观之如生养之慈母,使人肃然起敬。殿内存放着一通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立的《骊山老母授经碑》,记述着唐代著名道士李筌在骊山脚下遇老母为其传授《阴符经》的经过。

  “老母殿”,实际上是人们为祭祀化育万物、造福人类的女娲而建的祠庙。女娲是中华民族始祖之一,是中华民族特殊的文化符号。

  


1533517272610233.jpg   纪念女娲补天的老母殿


  传说,天地出现之后,大地上虽然有了江河湖海和山川平原,但没有人类,天地间显得十分寂寞冷清。女娲见此情景,便产生了创造人类的冲动。于是,她从地上抓起黄土,在溪水中比照着自己的模样,将黄土捏成一个个小人。当她把这些小人放到地上后,他们便有了生命,活生生地出现在女娲面前。女娲十分高兴,给这些小生命取名叫“人”。然而,用手捏人实在太慢,女娲便找来草绳,搅拌上黄泥在大地上不断挥洒,凡有泥点的地方,也都变成了活蹦乱跳的人。后来,女娲将男女婚配,赋予他们生育能力,人类便自行繁衍起来。人们便将女娲称为“始祖母”和人类的“婚姻之神”。

  于是,人类开始了崭新的幸福生活。然而,不久发生了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为争霸天下的战争。经数年恶战,共工战败,恼羞成怒,用头猛撞不周山,把不周山这根擎天柱撞倒,天空坍塌,露出一个可怕的黑窟窿,地上洪水滔滔,大火漫延。在中华先民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女娲勇敢地站出来,来到骊山拯救天地和人类。女娲选择了烧炼五彩石的办法,一直烧了七七四十九天,五彩石终于被炼成五彩斑斓的石浆。女娲趁热把石浆擀成铁饼,骑上一匹黑色神马,把饼一张张地补在天上的窟窿处,最终补好了塌陷的天穹。之后,女娲又斩杀了东海大神龟,砍下它的四只脚立在大地四方,把天牢牢地支住。女娲还杀死了危害人类的黑龙,赶走了食人的恶禽怪兽,把芦苇烧成灰堆,堵塞了汹涌的洪水,把人类从灾难中拯救了出来。从此,人类又有了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中华先民重新在这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为感激女娲拯救苍生的恩德,后世的人们尊女娲为“骊山老母”,在骊山修建了庙宇,称“老母殿”,供奉着女娲的神像,同时也求女娲保佑人间永远平安。现在每年正月二十、四月初八和六月十五为骊山老母会,仍有不少朝山祭拜者。


  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

  看罢老母殿,准备去探访烽火台。可是,望着那山顶上的烽火台,已是耄耋之年的我,开始有点犹豫,怎么上去呢。经询问,景区服务员告称,上山观看烽火台有三种办法:一是步行,共有1700多个台阶;二是坐汽车;三是骑马。上1700多个台阶,非我体力之内;坐汽车,看不到沿途的风景。考虑片刻,我决定骑马上山。可是,这是我平生第一次骑马啊。虽然以前骑过骆驼,可心里还是不太踏实。小心翼翼地上了马背,马在师傅的牵引缓慢前行。马行进在崎岖的山间小道,时而疾步,时而慢行,时而停下。行约20分钟后,终于到了向往已久的烽火台。

  烽火台是古代的一种报警设施,多筑于山头上,有专人看管,一旦敌人来犯,晚间烧干柴,以光为号,称“烽”;白天烧狼粪,以烟为号,称“燧”。人们形容战争,说“狼烟四起”,可能就源于此。

  骊山上的烽火台,位于骊山西绣岭的最高峰。它就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一笑值千金”或“褒姒一笑失天下”或“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就出自此处。

  周武王灭纣后,天下太平无战事。为了防备出事便于传讯调兵,在骊山西绣岭的最高峰上修建了烽火台。约定有敌人进犯,燃放烽火,诸侯就会马上赶来救助。

  公元前782年,周宣王去世,姬宫湦继位,是为周幽王。在周幽王执政后的第三个年头,西周邻国褒国的国君为了讨好周王朝,就向周幽王进献了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名褒姒。周幽王见她生得天姿国色,十分宠爱,褒姒要怎样就怎样,周幽王全都依她。于是,周幽王废原配王后申氏,立褒姒为新王后;废嫡出王子宜臼,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新王子。从此,周幽王和褒姒在宫中寻欢作乐,不理朝政,国家日渐走向衰退。

  褒姒笑容极其迷人,可谓天下无双。可褒姒是个冷美人,轻易不苟言笑,这让周幽王十分伤脑筋。周幽王为了博得褒姒的一笑,使遍了各种方法,或“召乐工鸣钟击鼓”,或令“宫人歌舞进觞”,可都没有打动褒姒。有一次,周幽王无意中将一把很珍贵的扇子撕了,博得了褒姒灿烂的笑容。之后周幽王就经常叫人撕扇子,以博得褒姒一笑。可同样的一件事做多了,自然令人生厌。周幽王不甘心,派人打听褒姒喜欢什么。下人回报,说褒姒喜欢听撕绸缎的声音,于是命人撕绸缎,为褒姒取乐。怎耐绸缎撕破了许多,仍不见褒姒露出笑容。

  无奈之下,周幽王放出话,谁能让褒姒王后一笑,赏赐黄金千两。周幽王身边的奸臣,也是他的宠臣虢石父马上献计说:天王若要王后一笑,须与王后同登骊山,点起烽火,诸侯一定认为是被敌人围困,就会立即领兵到骊山救王。到那时,你可手挽王后,走出骊宫,倚栏下看,看着诸侯忙来忙去的样子,王后哪能不笑呢?。幽王觉得此计甚妙,于是带着褒姒来到骊宫。

1533517302192868.jpg

  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

    

    周幽王的叔父闻讯,黑夜赶来劝谏 ,但丝毫没有打动幽王,反遭周幽王一顿训斥。随即,周幽王一面在骊宫大摆宴席,一面传令举火。顷刻间,烽火台上火光冲天,各路诸侯见烽火台上火起,定有战令,迅速率领各自兵马聚于骊山听候调遣。可是,不到半个时辰,上面传下话来:“天下太平无事,王与尔等开个玩笑罢了”。诸侯们闻听此言,一个个气得半死,只好率众兵乱哄哄下山而去。此时,楼上观景的褒姒,不知下面是何变故,只见一队队人马像热锅上的蚂蚁乱挤乱撞。周幽王乘机告知,是用烽火戏耍他们,褒姒果然笑了出来。幽王终于看到了褒姒的笑容,感叹道:“爱卿一笑,百媚俱生。”并即命人赏虢石父黄金千两。成语中的“千金一笑”,就源于发生在骊山的这个故事。

  公元前771年,当朝廷得知西夷犬戎兵临骊山时,周幽王慌乱中,令下属去烽火台点燃烽火,通知各路诸侯前来救助。可是,长期的愚弄和欺骗,使诸侯们厌倦了,他们认为周幽王又在玩“狼来了”的游戏,所以没有一个诸侯理会朝廷的求救。在敌兵的追击下,周幽王逃到骊山东20里的戏水,被西夷犬戎兵杀死,褒姒被俘不屈,碰死在戏水坡前。强盛了352年的西周由此覆灭,敲响了我国奴隶制灭亡的丧钟,留下了“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

  呈现在我眼前的烽火台,是1985年在烽火台遗址上修建的,高约13米,底部10米见方,顶部有一个观景平台。我沿着烽火台内壁的楼梯盘旋而上,在观景平台上放眼四方,临潼的美景尽收眼底。


  纪念西安事变的“兵谏亭”

  参观烽火台后,我沿着1700多个台阶缓步下山,然后下了缆车,从西门进华清宫,穿过华清池,直奔“兵谏亭”。“兵谏亭”,实际上是一座1936年西安事变的纪念亭。

1533517335923117.jpg

  纪念西安事变的兵谏亭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东北后,继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扩大内战。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第17路军,接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顺应民心,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蒋介石不仅拒绝了张、杨两位将军在洛阳、西安、临潼等地的数次劝谏、哭谏,而且还调集嫡系部队到豫陕边界,并于1936年12月上旬,亲临西安临潼督战,以华清池为“行辕”,下榻五间厅,召开高级军事会议,强迫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率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进攻驻扎在陕甘宁边区的红军。在这关系到中华民族阵亡的关键时刻,张、杨两将军毅然于1936年12月12日凌晨,发动了举世瞩目的西安事变,对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介石抗日。

  酣睡中的蒋介石突闻枪响,急忙跃起,光头跣足,披了件睡衣,穿了双拖鞋,就往外跑,翻过了华清宫的后墙,不慎掉进瓦砾坑,摔伤了背,撞破了脚,拖鞋也丢了。蒋介石还是不顾一切地往前爬。当他爬到虎斑石的东侧,发现有一个石峡洞,便急忙钻进去藏了起来。八时左右,东北军搜山部队,在石峡洞旁发现一名卫兵,当场将其击毙。见此情况,蒋介石马上从石峡洞里钻了出来,举手喊:“余即委员长,尔等不得无礼。”当时,蒋介石光着头,跣着脚,仅穿睡衣,满面粉尘,狼狈万分。张学良警卫营营长闻讯赶到,劝蒋介石迅速下山,可蒋介石就是不从,便只好让士兵扶着蒋介石下山,带到清华池门口,然后送往西安。

  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即向全国发出了关于“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停止一切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立即召开救国会议。”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

  西安事变后,中共中央应张学良、杨虎城的邀请以及斯大林的有关指示,从整个民族利益出发,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赴西安参与西安事变的协商解决。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合法生存与喘息休整、壮大的机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开辟了发展壮大的前景,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地位。西安事变刚结束,毛泽东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我们在西安事变中实际地取得了领导地位”。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呈现在眼前的“兵谏亭”修建于1946年3月,由胡宗南发起,黄埔军校七分校全体士官募捐修造,以纪念西安事变十周年。“兵谏亭”是一座典型的苏式水泥亭,高4米,宽2.5米。1946年修建时,取名“民族复兴亭”,同年改为“正气亭”。新中国成立后被告当地老百姓更名为“捉蒋亭”,1986年12月纪念“西安事变”50周年前夕,正式定名为“兵谏亭”。名字的变更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政治含义。仅以虎斑石东侧的石峡洞为证,西安事变意义深远,张学良、杨虎城爱国精神永世流传。虎斑石下崖石上“精城救国,感召金石”的八个大字,充分表达了国人当时对张、杨爱国主义的高度评价,就是在今天仍值得我们传颂。

  回望骊山,骊山磅礴恢弘。骊山上演绎的许许多多历史事件,写下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明,向世人昭示了华夏儿女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和崇高品性。抚今思昔,骊山既让我享受到了秀丽的风光,又让我感悟到了生命的意义。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