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名赵志刚,公元1929年农历2月29日,出生在山东省惠民地区德平县糜镇六区崔马赵家村。村名是因为附近有几个赵家村,为了区别便与邻近的崔家村,马家村联名称呼。上个世纪50年代,行政区划调整,德平县撤销,糜镇区并入陵县。
  德平县在解放前是全省有名的贫困、落后地区。1937年7月7日,日寇入侵后,糜镇设据点,赵家成立伪军营地,村有维持会、村长、村民都照像片办有良民证。我是8岁开始念私塾,在几间土坯平房和大院子内学习四年。曾考上高级小学,因家境贫困交不起学费,没进过高小门口。1942年国共联合抗战时间,北大、清华、南开等高校迁云南成立西南联合大学。1942年秋,由于天旱,蝗灾,农田欠收,吃糠咽菜,连榆树皮都吃光,加上日寇扫荡,民不安生。本村赵玉玺老师便带领我去皖北阜阳求学。一路爬车、讨饭、步行、逃难,早晚偷过18华里宽封锁线。历经徐州、商丘到达阜阳农村。这里是小后方地区,人们称我们是流亡学生。当年过年过节我是向财主门前讨碗水饺汤、一个馍馍吃的。平日睡地铺,吃不饱,生病长疖,缺药治疗,生活艰苦之极。在这种环境中却能勤奋学习功课。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晚,我们是点燃着柴火垛照亮夜空,放鞭炮,歌舞欢庆抗战胜利的。
  学校随后便迁回曲阜,校名改为曲阜师范。1948年济南解放,便考入华东大学社会科学院三部,政治学习结业后,分配到文学院深造。1950年迁青岛与国立山东大学合并,成为新山大。1953年山大毕业。我是党以供给制干部生活待遇培育的大学毕业生。因此,平生感恩共产党和人民。听党的话,服从分配,尽忠尽责。多次受表扬,没受过批评。1952年抗美援朝期间,就又调到青岛市人民政府搞“五反”工作,写宣教文稿,发表报刊。
  1953年7月,山大分配我到北京中共中央组织部直属团中央青年社搞编辑工作,是供给制生活待遇,没有薪资。以后为照料家庭、军属父病,经过多次请求调到济南的。在山东省立济南第一中学任高中三年级语文课教员,还兼任班主任和全校文学研究会指导员。后又调到山东师大任教员。当时校长是王祝晨先生,他为“科教兴国”教育事业作出过卓越贡献。如“实行男女学生同校,派学生出国留学自费给予资助。提倡“农民读书识字”有知识文化,国家必振兴。同时,他为农民自费创办学校,为普及教育作出表率,令我敬佩。
  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教师干部去农村“五七干校”大田劳动,学生停课闹革命,教育事业受到严重影响。
  在“备战备荒”年代,山东大学迁到曲阜,山东师大迁往聊城办学。我是工军宣传队进校成立新党委时,组织领导调我去济南军区搞电子展览文字美术编辑工作的。听从调迁,任劳任怨,完成任务受到表扬。
  我学习书画是从幼年起即充满兴趣,是在乌心铭先生指导下,临贴练习,春夏秋冬从不停笔。多看勤练,博采众长,探索创新。如《三乐》、《心如水》、《自强不息,再创辉煌》皆出展过,受到好评。古人说“满招损,谦受益”。我严格律已,力求作到“真善美”要有自我风格。我曾经写《学书乐》。
  老迈学书岂为名,性情陶冶取安宁。
  挥毫四季勤学练,益寿延年兴致浓。
  1980年全校复课,我给干部班学员上写作课时指教说“艺无止境,勤学苦练,花开笔端,先苦后甜”,看学员的作文都给写评语,也严格要求,受到大家鼓掌欢迎。平时对校外请教写格律诗的青年人,就写信答复,给予鼓励。《山东师大报》主编写的《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对我的诗文作品给予评论,令我甚为感动,这也是在鼓励。
  在2000年初,提笔写首小诗,来发表我的心声。“全球人喜庆,期盼兴文明。日月辰星亮,世间歌太平”。
  又书“世纪寄语:为了地球的清静,作为新世纪的主人都应无私奉献才智,共创美好的新生活”。这也是我爱国、爱党、爱人类的情结。
  在2012年夏,天气闷热,我和老伴贾淑荣都年迈,也患有心脑血管病。认为在城市不如在农村自然环境中空气清新,又无噪音,好颐养天年,有益长寿。我们是搬迁到家乡个人的老宅小院居住的。我从小生活在农村,也适应这种生态环境,也能安居乐业!
  在党的十八大前后,我为家乡临街墙上用彩色油漆用刷子写“欢庆国庆、喜迎18大、齐心建小康”、“兴华”、“实现中华梦”、“共筑文明村”、“美好家园”、“国富强军、国泰民安”等作品。这也是一位年迈近九十岁老人自觉地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繁荣祖国书画艺术发挥了余热。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随着深入改革开放,建立新规章制度,让我们在习近平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根本任务,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校”多作贡献,为国争光。正是:
  春到人间,百花齐放,祝愿全球,人类安康。
  城乡面貌,改装变样,文明德州,大发红光。
  中华复兴,实现梦想,和平停战,星球欢唱。
  晴空万里,普照阳光。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