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中国马都过足马瘾。锡林郭勒盟位于首都北京的正北方,距北京直线距离180公里,是以蒙古族民俗风情和草原景观为特色的旅游重点地区,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天然草原,有“中国马都”、“吉祥草原”和“中国优秀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美誉。总面积20.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3.6万,其中蒙古族人口占30%,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锡林郭勒盟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098公里。有二连浩特和珠恩嘎达布其两个对俄蒙的国家一类陆路口岸。锡林浩特机场外边广场腾空而起的几匹高头烈马,就一下子把内蒙古“马背上的民族”的气势勾勒出来。

        内蒙古中部有着34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7.7万人口的锡林浩特市是锡林浩特盟盟委、行署所在地,是一座天镶地嵌于美丽草原上的城市,是有人说一辈子值得一去的地方。来到以后才知道:从2010年起,这还是中国著的“马都”核心区。投资15亿元,在市植物园南侧、南山脚下与锡林河畔规划出来23255亩土地,建成了国际标准赛马场等一系列设施,我们就住在了这个地方。

        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以原始、纯朴、辽阔、完整而著称于世,是世界上生态系统保持最为完整的草原之一,也是我国境内仅有的一个以单纯草原为完整生态系统的国家级自然保护体系。这个草原曾经是契丹、突厥、蒙古族等诸多北方民族繁衍生息之地,也是蒙古帝国和大元朝的龙兴之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在这片草原上跃马扬鞭,驰骋疆场;元世祖忽必烈在这里登基称帝,开创了锡林郭勒草原的蒙元辉煌;这里还有原始人类的印记洪格尔岩画和神秘遗迹突厥石人;有横贯草原中部的秦、燕、金古长城;有随《马可波罗游记》名扬世界的元上都遗址;有明代的历史遗迹玄石坡、立马峰;有内蒙古四大黄教庙宇之一贝子庙和满清商业历史见证山西会馆等等众多古迹遗存。正蓝旗境内始建于公元1256 年的元上都遗址, 2012年被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6届会议一致同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0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我国第42处世界遗产,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世界级文化遗产。

        锡林郭勒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马都”,是一块铺满马文化底蕴的草原。一是赛马场多。以位于锡林浩特市的马都为龙头,全盟共建有大中型赛马场12个。内蒙古投资15亿元建成的核心项目——马都文化产业园区位于锡林浩特市南面,占地15.5平方公里,是按照5A级景区标准打造,园内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马都核心区、马术训练场、马产品生产区、马术学校、马文化景观廊道等;二是养的马多。全盟现有蒙古马、锡林郭勒马为主的马匹数量达10.24万匹,占内蒙古总饲养量的1/3;三是马文化、马艺术、马精神渗透于草原牧区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草原牧民养马、驯马、骑马的技术和习俗传承保留的最为完好,而且在锡林郭勒草原婚庆、祝寿、“祭敖包”、“那达慕”等蒙古族民俗活动中,赛马、套马、驯马及骑射都是不可或缺的体育竞技项目;大型文化活动都要举行隆重的赞马、颂马仪式,唱颂古老的赞马词。四是马业发展历史悠久,马文化底蕴深厚。境内的太仆寺旗从元代开始就设“太仆寺卿”,是元、明、清三代皇家御马的繁殖和培训基地。镶黄旗、正镶白旗是清代皇家牧场。阿巴嘎旗是黑马的故乡。西乌珠穆沁旗、东乌珠穆沁旗是孕育蒙古白马的摇篮。苏尼特右旗诞生了草原上第一支马背上的文艺宣传队—乌兰牧骑。五是有自己骄傲的本地马——锡林郭勒马。锡林郭勒马其实是在草原群牧条件下育成的一种杂交而且优良的蒙古马。它既保留了蒙古马适宜终年大群放牧、恋群和恋膘性强的特点,又具有骑乘速度快的新特点,在历次赛马会上都成绩优良,而为人青睐。锡林浩特市的白音锡勒牧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作为蒙古马与世界优质马种改良的良种马匹繁育基地,所繁育的蒙古马与俄罗斯卡巴金马改良出的锡林郭勒蒙古马系我国四大良种马之一。

        锡林郭勒盟每年都要举行草原那达慕和草原赛马活动300多场次,比赛在传统赛马、马术活动的基础上,引入现代马术及国际马术赛事,把草原赛马扩展到速度赛、障碍赛、耐力赛、绕桶赛等现代马术赛事。先后组织举办过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800匹蒙古马“阿吉乃”大赛、“中国锡林郭勒FEI国际马术耐力赛”“中国草原大赛马”、“全国马术绕桶冠军赛”、“第二节中国马术大会”等大型马术赛事活动。

        其实到草原主要看两种马,一是正儿八经的蒙古马;另一为名声显赫的汗血宝马。蒙古马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较为古老的马种之一,主要产于内蒙古草原,是典型的草原马种。蒙古马体格不大,平均体高120~142厘米,体重267.7~372千克。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关节、肌腱发达。被毛浓密,毛色复杂。它耐劳,不畏寒冷,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8小时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

        耐力好,是蒙古马最大的特点。像参加马都和那达慕的赛马都是在草原上放养的,是自由自在的马,即使比赛也不能把它们圈起来。有些地方为了增强可看性,把赛马变成了跑圈的。那达慕上的赛马也和场地赛马不同,骑手、马都是停在圈外,这些马野惯了。那些小骑手真漂亮,传统的赛马服,色彩艳丽、尖顶的帽子上有的后面还有一根或两根细长的飘带呢。可是不管咋打扮,赛马的冠军只是属于马,而不是骑手。现在,马的生存环境和条件越来越差,养马的人也少了。因为马要有很大的活动空间,夏天热的时候马要迎着凉风跑使自己凉快;二是现在马的用处减少了,军队和百姓对马的需求减少,养马已经不赚钱了。如果你还可以看到现在那些养马的蒙古汉子,那一定是因为有一种执着的热爱——热爱这种承载着民族精神的生灵。

        再说说汗血马的故事吧。当今世界上只有三种纯血马:汗血马、阿拉伯马和英国马。其中汗血马是最纯种的马种,其他两种马都有汗血马的血统和基因。作为一种古老的世界名马,因其奔跑时脖颈部位的汗中有红色物质,鲜红似血,故称之。它一般身高1.5米,体型饱满优美,头细颈高,四肢修长,轻快灵活,步伐优雅,完美达到了《齐民要术》最高相马标准。它耐力极好又耐渴,50度高温,一天只需喝一次水即可。中国有名的伊犁马也是有着大宛马(汗血马)的遗传基因。汗血马就是现在奔跑于土库曼斯坦的阿哈尔捷金马,已有3千年人工饲养历史。

        汗血马它产于大宛国(古代中亚国名,位于帕米尔西麓,锡尔河上、中游,当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曾臣服于汉朝)。《汉书》记载“大宛国贰师城附近有一座高山,山上生有野马,奔跃如飞,无法捕捉。大宛国人春天晚上把五色母马放在山下。野马与母马交配了,生下来就是汗血宝马,肩上出汗时殷红如血,胁如插翅,日行千里。”中国对汗血马的最早记录是在2000年前的西汉,汉初白登之战时,汉高祖刘邦率30万大军被匈奴骑兵所困,凶悍勇猛的匈奴骑兵给汉高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而当时,汗血宝马正是匈奴骑兵的重要坐骑。汉武帝元景四年(公元前113年)秋,有个名叫“暴利长”的敦煌囚徒,在当地捕得一匹汗血宝马献给汉武帝。汉武帝得到此马后,欣喜若狂,称其为“天马”。并作歌咏之,歌曰:“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

        仅有一匹千里马不能改变国内马的品质,为夺取大量“汗血马”,中国西汉政权与当时西域的大宛国曾经发生过两次血腥战争。

        最初,汉武帝派百余人的使团,带着一具用纯金制作的马前去大宛国,希望以重礼换回大宛马的种马。来到大宛国首府贰师城(今土库曼斯坦阿斯哈巴特城)后,大宛国王也许是爱马心切,也许是从军事方面考虑(因为在西域用兵以骑兵为主,而良马是骑兵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肯以大宛马换汉朝的金马。汉使归国途中金马在大宛国境内被劫,汉使被杀害。汉武帝大怒,宣称"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遂作出武力夺取汗血宝马的决定。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命李广利率领骑兵数万人,行军4000余公里,到达大宛边境城市郁城,但初战不利,未能攻下大宛国,只好退回敦煌,回来时人马只剩下十分之一二。3年后,汉武帝再次命李广利率军远征,带兵6万人,马3万匹,牛10万头,还带了两名相马专家前去大宛国。此时大宛国发生政变,与汉军议和,允许汉军自行选马,并约定以后每年大宛向汉朝选送两匹良马。汉军选良马数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马3000匹。经过长途跋涉,到达玉门关时仅余汗血马1000多匹。

        汗血马体形好、善解人意、快速、耐力好,适于长途行军,非常适合用作军马。引进了“汗血马”的汉朝骑兵,果然战斗力大增。甚至还发生了这样的故事:汉军与外军作战中,一只部队全部由汗血马上阵,敌方人数众多,刮目相看。久经训养的汗血马,认为这是表演的舞台,作起舞步表演。对方用的是矮小的蒙古马,见汗血马高大、清细、勃发,以为是一种奇特的动物,不战自退。

        尽管汗血马从汉朝进入我国一直到元朝,曾兴盛上千年,但是如今想看到真正的汗血马绝非是易事。此马消失原因:重要是实用性不强。任何引入马种,都走了以下的模式:引种--杂交--改良--回交--消失。其中它自身的缺点而造成后人的弃用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汗血马虽然速度较快,但是它体形纤细,相对说起来负重能力不强,在古代冷兵器时代,士兵骑马作战,身批甲胄、手提兵器,总重相当大,更愿意选择粗壮的马匹。并且由于马具的原因,汗血马不能驾辕,而粗壮的蒙古马则无此劣势,最后几乎所有从中亚、西亚引入的种马都归于消亡。

        但是在近距离赛马比赛中,汗血马却有着无与伦比的速度优势。2007年7月,在中国百姓视野中消失了千年的梦幻之马“汗血宝马”--阿赫达什(宝石之意),从它的故乡中亚土库曼斯坦,由空中穿越古丝绸之路,来到中国。这匹马是土库曼斯坦总统作为中土和平友好的象征赠送给我国领导人胡锦涛的。它的血统可非比寻常:其祖先曾是苏军著名元帅朱可夫的坐骑。朱可夫骑着它在乌克兰打败德军名帅曼施坦因,还骑着它参加过解放柏林的入城式呢。“宝石"的系谱表明,它的先辈都曾被收录在名马档案,"宝石"爷爷的爷爷曾获得20世纪60年代奥运会马术比赛盛装舞步的冠军。显赫的出身注定了它的不平凡,1996年"宝石"刚两岁时,在平地上1000米的奔跑纪录就达到了1分12秒4。正是极快的奔跑速度和良好的耐力,使得汗血宝马成为世界级名马,当今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纯血马体内就有它的基因。目前国际市场上,汗血宝马的售价十分昂贵,通常每匹几十万美元,有的身价甚至高达1千万美元。如今世界上的汗血马仅有3千多匹,其中2千匹在土库曼斯坦,难怪该马形象还绘制上了该国的国徽呢。

        土库曼斯坦驻华大使卡瑟莫夫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土库曼人将马视作亲人对待,并只送给最好的朋友"。他表示,送给中国的这匹马将成为“土中两国和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

        2014年5月12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与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共同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世界汗血马协会特别大会暨中国马文化节主席会议时,又接受了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代表土方赠予中方的一匹汗血马。世界汗血马协会2011年在土库曼斯坦成立,别尔德穆哈梅多夫总统任主席。协会共有成员国、观察员国60个,中国马业协会是首批会员。

        习近平表示,汗血马是享誉世界的优良马种,是土库曼斯坦民族的骄傲和荣耀。中国人民喜爱汗血马,将之誉为“天马”。早在2000多年前,天马就穿越古老的丝绸之路,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中土建交以来,土方先后两次将汗血马作为国礼赠送中方,增进了两国人民感情。汗血马已经成为中土友谊的使者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见证。

        习近平主席2014年5月12日在《世界汗血马特别大会暨中国马文化主席会议上的致辞》里,对马也有着高度评价:马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的马文化源远流长。建设国家需要万马奔腾的气势,推动发展需要快马加鞭的劲头,开拓创新需要一马当先的勇气。马是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象征,马是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代表。今年是中国农历马年。中国人民正在策马扬鞭、马不停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别尔德穆哈梅多夫表示,汗血马是土库曼斯坦的国宝,在土库曼斯坦历史中占有独特地位,也在悠久的土中交往史中留下佳话,深受中国人民喜爱。是啊,述往谈今,正是天马的降临,才串联起漫漫丝路、商旅驼铃、飞天壁画、挺拔胡杨,串联起劈山沥水的文化使者张骞和土库曼斯坦伟大诗人马赫图姆库,串联起丝路起点中国古都长安和丝路古镇梅尔夫古堡。如今汗血马又跨越两千年,踏过万水千山,从阿姆河岸来到燕山脚下紫禁城,使得中土友好交往历久弥新、蓬勃发展。

        马在古代的一个最实用的价值,就是当做战马,像中国北部草原凶悍的少数民族匈奴、辽兵、金兵,还有蒙古成吉思汗的铁骑,都十分了得。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中原人也有着一场痛快淋漓和震撼的华丽转身,既西汉铁骑的强势崛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嵚的一篇历史文章写到“回顾一下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单于冒顿围困在白登山的惨状就可以想象:横扫了中原群雄的汉军,满以为从此天下无敌,孰料拉到北方与匈奴铁骑血战一把,才知道骑兵这件事华夏已被人甩开了老远。”虽然汉朝也不断发展骑兵,但就像如今的中国足球,想一鸣惊人,难度极大,任人宰割,无数次羞辱。还是在公元前169年,一位31岁的能人晁错用一部堪称里程碑意义的《言兵事疏》,挽救了西汉。他堪称汉朝骑兵之父,在奏折里提出三个妙计:高薪挖墙脚,用匈奴人的匈奴化来训练汉军骑兵;发挥华夏人的科技实力,改良武器;阵法优势,把长短兵器结合起来的军阵来移植到骑兵作战领域。同时还培养了一批带给敌人噩梦的英雄将领:李广、卫青等。另外他还在《守边劝农疏》与《募民实塞疏》里建议国家成立“生产建设兵团”和鼓励多养马、养好马。导致西汉后期名将陈汤强硬在阿富汗斩下单于人头献给了汉成帝,叫西汉雄霸天下。

        好的马车还可以作为如今外交的一项特殊礼仪。2015年10月20日,习近平主席访问英国,除了检阅皇家马队以外,还享受到乘坐金马车到白金汉宫的最高礼遇。英国王室共有100架马车,最重要的有5架,金马车可谓重中之重。乔治三世以来,英国国王都是坐此马车参加加冕仪式,这辆金马车是当今世界最豪华的马车。最近一次启用还在2002年纪念女王登基50周年庆典。叫金马车,实际上不是用真正黄金打造,而是用镀金木头制成,高3.6米,长7米,重4吨。

        我在中国马都真的看见好多在内陆看不到的好马、汗血马。2015年的7月25日上午,2015草原丝路·中国马都马业博览会、锡林郭勒草原房车·自驾车露营大会如期举行,我们的房车早早就占领了一处距会场最近的位置,我与苏江爬上房车车顶,无遮无挡的尽情拍下一个又一个宝马的镜头。先是一个又一个马队亮相:有穿着蒙古服装、头戴羽毛帽和脚踏皮靴的白衣小伙,也有7位身着蓝紫黄一身民族打扮的蒙族姑娘,都骑着显得特别高贵的高头大马(那些马我都叫不出种类名称),潇洒的在舞台前演绎着马步。那匹明显比其它马高出一头的白马就是我十分想见的汗血宝马啊!据说,当年成吉思汗的坐骑就是一匹这样的汗血马。真的好激动。这些马的风头无疑盖过了那些出席的嘉宾、领导。因为此时我发现,所有观众的目光都聚焦在马的身上,所有的镜头都朝着那几十匹马在咔嚓啊。这些马的待遇真的不错,我曾一人偷偷溜进戒备森严的马厩探个究竟,嗬:这里高大通风,单间不少,有专人打扫卫生、有洗澡间、有散步的花园,还有整齐排列的一捆捆燕麦草。正当我忘乎所以拍照时,不幸被警卫发现并请出了这些宝马的卧室,对了,告诉大家,马这种善良的动物,其实胆子好小,最怕受到惊吓。当年欧阳海就是为拦一匹跑到铁轨上的惊马而牺牲的呀。

        大会仪式刚结束,我们又赶到巨大的赛马场观看到了“中国马会杯·马都赛”的三场惊心动魄的赛马。著名的央视体育频道播音员韩乔生也赶来做解说。获得第一名的马也像得到状元一样,被披红挂彩。这里,马才是真正的主角和英雄。其中那场国内最高级别50万元总奖金的比赛最为激烈,最后关头那名蓝衣小骑手,一骑后来居前,嗨翻全场。马主、骑手和马都像过年一样,沉浸在胜利与幸福的欢呼海洋。这样近距离、全方位看到马的风情万种,看到马的动静结合与奔腾冲刺,还是我有生以来头一回,锡林浩特市的马都呦,你真的好叫人喜欢,好叫人来了还想再来呀!因为,这里有马,有草原上自由自在、快乐幸福的马。

 

psb (14).jpg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