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日下午,甘肃抑郁症女孩小奕在百货大楼八层推窗外,准备跳楼自尽。不足一尺宽的小平台只容她堪堪靠墙坐着,没有任何腾挪空间,好似她逼仄的人生。楼内,是焦急的消防员,因为地形限制无法立即施援。楼外,是等待的看客和猎奇的人群。放肆的夏风,焦躁的气氛,莫名的兴奋,热浪喧嚣尘上,起哄催命声不绝于耳,人群散发出阵阵凉意,女孩的眼睛也泛起阵阵寒意。四个小时后,围观者的狂欢成了最后一根稻草,女孩放下手机,平静的对心急如焚的消防员道声:“哥,我清醒了,谢谢你!”然后便决绝的纵身跃下,此时天边夕阳如火,一地残阳如血。为她送行的,只有消防员的失声痛哭和观众的口哨鼓掌声。
女孩坠亡后,我们面临的是一场人性的雪崩。集体无意识和冷漠是种罪恶,尘埃落定后,找不到一片无辜的雪花。在网络讨论中,我看到一篇来自一个退伍军人的帖子:六年前,我曾在这个城市服役,我不想问谁对谁错,我只后悔,如果当初我留队到现在,如果刚好,如果刚好可以救下她……我很理解那位消防兄弟撕心裂肺的喊声,如果我当时再及时一点,如果我当时再用力一点,如果当时……他现在一定很自责,或许有人说,这不是他的错,不用那么自责,你已经尽力了,这不是对或者错的问题,他只是恨自己没能救下那个女孩。
没有居高临下的道德审判,没有堂而皇之的作秀,平实朴素,以己之心度人之腹,我相信这是一个退伍军人的心声。即使这是个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
2015年12月,湖北恩施一个女子从11楼坠下,一个90后的退伍军人冯宁,没有丝毫犹豫,勇敢地伸出双手去接,却不幸被重重砸伤,倒地不起。受伤住院的冯宁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也没有因为重伤而抱怨。2017年12月,四十三岁西安退伍兵保安李某,徒手接高层跳楼女子不幸被砸身亡,生前曾冲进火场救人。2014年9月,青岛恒星学院女大学生小潘不慎从三楼坠下,千钧一发之时,海军军官邢晓斌用自己的双臂接住了她,致右臂骨折。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有人用物理学还原过徒手接高层坠楼人员的受力模型,得出结论:任何一个正常人类都无法做到,如果把超人救美的桥段搬到现实,恐怕美女会被切成三段。这是一个常识问题,徒手救人无疑是件很危险的事,见义勇为者必须付出受伤甚至牺牲的代价。发现到跳下,往往只有电光火石的几秒钟,在这一瞬间,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做个理性的判断和得失的权衡。明知不可为,他们却毫不犹豫伸出双手,这是天然的条件反射,更是军人的本能。无需思考,义无反顾。
“当时就只想救人,就想着要去接住她,也不是不知道有危险,但是在部队的两年教育,不能见死不救啊。”当记者问冯宁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微笑着,小声和记者说道。
本能驱使他奋不顾身,他曾经是一名人民子弟兵,不管现役还是退伍,在生与死面前,他永远是个战士。他身上永远肩负着军人的担当,这是他的使命,也是他的宿命。
记得有个广为流传的题目,外国数学老师问中国学生,一个剧院发生火灾被困五百人,逃出两百人,又进去八名消防员,最后多少人遇难?
中国学生:八人!
数学老师:你不懂数学!
中国学生:你不懂中国军人!
这是特殊的一群人,关键时刻,八个军人可以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三百条生命,在灾难面前,在危险面前,永远不计个人得失,这就是中国军人的常识和逻辑。天津港爆炸中消防员无言的逆行,留给我们一个最美的背影。这就是现实里最好的注脚。
一朝为士兵,终生怀军魂。2015年,山东曲阜退伍老兵李军,在路上勇救突发疾病的老人,调解体育公园经营商户纠纷,面对尖刀,勇斗歹徒,成功解救人质,被亲朋好友誉为“真汉子”,他维护社会正义的坚定信念,满腔热血和一身浩然正气,感动了无数人。
同样在珠海见义勇为人群中,退伍军人占据相当比例且含金量颇高,曹斌和陈国波就曾经协助公安抓获了红色通缉令的在逃嫌疑人。特别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军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出色的体能身手极大的震慑了犯罪分子,他们不仅传播了正能量,还在民间筑起一道治安防火墙。
脱下了军装,放下了无坚不摧的装备,他们外表看起来和普通人无异。而在危难时刻,骨子里的军人烙印却注定了他们会挺身而出。他们也会害怕,偶尔软弱,信仰使之无畏,在被人需要的瞬间变身为无所不能的超人,救人于水火之中,所有你眼中的奇迹,不过是有人愿为你拼命。善良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不止存在电影里,英雄其实就在身边,只是没有披风而已。
在当前日渐冷漠自私、随波逐流的道德荒漠里,退伍军人那抹永不褪色的军绿,像一股清流,滋润了荒芜的心灵。当暗夜行路时,总有人性善良的光辉闪耀,即使微光,也足够引领我们,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