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日,我在家里和全国军民一样,瞅着电视机,几乎目不转睛的看完了抗战胜利日70周年的大阅兵。至今,习主席那句“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口号依旧激荡在耳边。我知道,胜利不能不劳而获,而是要靠富国的底蕴、强军的实力、领先的科技、高超的功夫,要靠全国军民每一个人每一天以实际行动铸成我们新的长城、新的杀敌利剑。我们不久前重走的巡修路,就是对中国大阅兵最好的回应,对抗战胜利70年最美的纪念。


  梦牵魂绕的边防路

  在我的眼中,这个世界上有一条最美的路,那就是边防路!那是一条保护过千家万户幸福的军人路、和平路。我当年和战友走过。

  重走边防巡修路,是我们9名老兵在实现一个有意义的夙愿:回顾我们上世纪70年代初在沈阳军区通信器材修配厂当过通信兵的历史,重温我们那些已经渐行渐远、模糊的军旅生涯和激情燃烧的岁月,用行动来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1962年,为了保证沈阳军区通信器材的完好和通讯的畅通无阻,保障国家和军委命令的及时下达和下级部队情况的上报,沈阳军区在辽南正式成立了沈阳军区通信器材修理厂,其中有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组织技术人员,到东北野战军和驻扎在辽吉黑蒙的边防部队开展通讯器材的巡修工作。这项工作一干就是几十年。

  当时,边防的巡修路可不像如今这样好走,都是沙土路,在雨季都会翻浆,根本不能开车,所以基本上外出巡修的时间都是在冬季,那时土都冻实了,尽管有厚厚的冰,但是毕竟可以跑车。开始时很艰苦,冒着零下30、40度的严寒,穿着笨重的皮大衣、皮大头鞋,我们都是3到5人,自己还带着重重的器材箱、工具箱,挤上像老牛一样慢的火车到边防部队修电台、载波机、油机等所有通信装备,一个又一个边防点的巡修;后来条件好点了,可以开车到边防了。我们都是按照军区通信部的命令,每年冬季,把1辆装满器材的通信车和1辆北京吉普车用平板火车装上,靠火车运到离边防部队较近的城市,再自己开车赶往边防部队开展巡修工作,有时还要附加为边防官兵放映电影、照相、理发、修半导体收音机等。每次外出都要在白山黑水的东北,在冰天雪地的边防线上度过1到3个月,行程多在5千公里以上。

  那时,边防可不像如今这样喧闹、繁华,是旅游的胜地。而是人烟稀少,剑拔弩张,还要带着敌情观念。到边防检查很严格,要有省军区的边防通行证才行。

  那时,能到边防巡修是一项荣誉,不是谁想去就能去的事。都是要挑思想好、身体好、作风好、技术好的尖子去执行任务。有的战友虽然也搞技术工作,却一次也没有到过边防巡修。

  那时,有激情、有艰苦、有快乐,也有回忆不完的故事。一想起对于边防的这种感情,我们这些去过的人总会涌来莫名的激动与感动,叫人梦牵魂绕。

  为了纪念这段在部队留下的宝贵经历,我们9位曾经在1969年和1976年参过军,巡修过的老通信兵,早在去年就响应上海战友陈精宪倡议,酝酿着用一次与众不同的活动,在纪念“2015·9·3”这个神圣日子的前夕,重新自己驾车走一部分当年我们在部队到黑龙江、内蒙古边防部队维修通信器材时走过的路线。重温40多年前,那种会叫生命开花——既平凡又神圣的感受。

  我们在想:抗日战争胜利已经过去整整70周年,虽然身处和平年代,但我们决不能忘却历史,决不能忘记那些曾经浴血奋战的英雄、老兵和帮助过我们的苏联红军将士。我们要用一次实际行动表达着对他们的崇高敬意!40多年前的巡修也已成为历史,但却时时刻刻没有被我们忘记,再走一遍路,实际上就是想表达着对我们当年戎马生涯青春的缅怀!用可以信赖的真情来浇灌和延续着我们50、60、70岁以后牢不可破的战友深情。因为当年我们并肩巡修过。

  2015年8月21日上午9时,我们分别来自上海、武汉、大连和沈阳四地的9名战友,代表着402部队上百名走过边防路的战友,时隔45年后,在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呼唤下,又一次从沈阳集结、出发,踏上了去东北边防的征途,要好好看看如今的边防线该是啥模样。


  我们重走了一条今生难忘的边防路

  历时11天行走的路线——

  8月21日:沈阳——哈尔滨阿城区;8月22日:阿城——太阳岛——海伦市——北安市;8月23日:北安市——五大连池市——黑河市;8月24日:黑河市——呼玛县;8月25日:呼玛县——漠河县的北极村;8月26日:北极村——漠河县——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的莫尔道嘎镇;8月27日:莫尔道嘎镇——经过室韦、恩和、额尔古纳市黑山头口岸——满洲里市;8月28日:满洲里市——呼伦湖——呼伦贝尔市的新巴尔虎左旗;8月29日:新巴尔虎左旗——内蒙古通辽市;8月30日:通辽市——沈阳市。

  这真的是一次不同于旅行社旅游的路线,是一次地地道道围着祖国雄鸡地图在鸡冠上由东向西、再向南,沿着最近边境线画出的轨迹。回到沈阳地界时,我们两辆SUV轿车的里程表上已显示出4700公里的路程,如果加上来回大连的700公里路程,这一次到边防我们足足走了1万华里路啊!战友沃建宪、闫凯萍友情提供的车身上,骄傲的挂满了边防线上的征尘。

  

  我们找到了熟悉的边防巡逻路

  和许多自驾游的驴友不同,尽管黑龙江和内蒙古已有了诸多高速公路,但我们还是尽量打听走那些过去巡修时走过的老路,虽然颠簸难走,但却体验到了当年那种感觉。一不小心,一块有着边防巡逻路的石碑被甩到了身后,令人懊恼不已。好在8月25日从呼玛出发向北极村行驶的那条老路上,终于又发现到标有边防巡逻路的老式石碑,大家赶忙下车拍照留念。一辆警车和警察也被我们感染,把车放到了我们车的前面配合。此行收获很大,我们共见到5块中国的界碑,分别为:在满洲里是39号和41号;在北极村是138号;在呼玛是173号;在黑河是192号。在拍39号界碑时真不易,要到满洲里国门最高的楼上隔着玻璃用长焦镜头才行。这些界碑除满洲里的两块为1993年立的,其它都是2014年又重新立的。大家还感受到了国门的魅力:在满洲里、在黑山头、在黑河……这里都是通往往俄罗斯、欧洲和世界的口岸。找到旅行社,只要有护照,就可以办理到对岸的一日、两日游。尤其是到满洲里花了80元进到国门景区,看到游人如织,一派和平景象,不胜感慨!其实,在貌似和平的表面里,到处都有着保卫祖国警惕的眼睛。这不,也许我们对边防投入了过多的热情,过多的关注,拍摄到似乎有人不会感兴趣的图片。也引起了边防军人和监控镜头的注意。在满洲里国门,我们的战友沃总,可能拍的边境画面多了一些,就被哨兵破例抽到了质询的上上签,好一顿询问,虚惊一场。边防如今能有这样的铜墙铁壁,火眼金睛,实在叫我们这些老兵感到欣慰。一代中国卫兵强于一代。

  我们此次边防行,到了当年大概有5、6个黑龙江省军区管辖的边防团、一个独立营的所在地。但现在那些部队的管理单位、建制和番号都改变了。这一路,我们其实一直是在沿着黑龙江、额尔古纳河行走,许多的边境铁丝网、隔离带、哨所、中蒙的界河、中俄双方的瞭望塔、军营都叫大家兴奋不已。在北极村前往莫尔道嘎路上一个叫做阿龙山小村吃午饭时,我不由问到饭店老板娘,就隔着一条河,有人越境咋办?她笑着对我说现在边境都全程监控,一有人过河,马上就会有部队赶来。何况我们这里生活比对岸强多了,那还有人跑那边呀!今非昔比,如今的边防线也用上了高科技,我真的为这些变化感到高兴和自豪。在黑河、在呼玛,我们寻到了当年外修时住过的艇队营房,看到那些过去用来巡逻的快艇,现在都可供游人在江边拍照,江边有人在遛狗、洗澡、拍照、洗衣、钓鱼,十分惬意。我们还是舍不得离开黑龙江,这不,在北极村我们9个老兵,花上400元坐上包的游艇,围着中俄共有的这条江,尽情的游览了一个够。是啊,尽管40多年来好多东西都在变化,但是时光还是在边防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记得,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的一个冬天的黑夜,我到了黑河,在修理所工作完毕,徒步回到江边的部队招待所。战友高向阳却在我身后跟丢了。大家在等待两个小时后都吓坏了,又看到黑龙江上对岸的炮艇开着灯在巡逻,真的把人急死了。那时黑河人极少,都住在一些小趴趴房里,没有路灯,根本不像现在这样气派,繁华。好歹大家在一个十字路口找到了因为迷路,急急奔走、满头大汗的高向阳。


  我们祭拜了抗联英雄和边城烈士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它的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

  当听说在哈尔滨美丽的太阳岛上,东面有一座10年前建立的东北抗日联军纪念园,8月22日,我们便迫不及待赶过去瞻仰。园内主要有一组马队和一面60米的浮雕墙。雕塑墙里有罗登贤、杨靖宇、赵尚志、顾兆麟、赵一曼、周保中6位民族英雄,用几组事件,概括了抗联的整个过程。14棵苍松意喻着抗联14载抗击倭寇的艰苦岁月;纪念墙前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构成了一组白山黑水的意象。“东北抗联骑兵马队”和湖水的设计意境,取自著名抗联将领李兆麟和他的战友们创作的《露营之歌》中的诗句——“荒原水畔战马鸣”。其中,11匹马代表东北抗联曾成立了11个军;东北抗联将士的帽子上有五角星以及东北抗联旗帜上的五角星——代表党的领导;东北抗联将士大多数人身穿整齐的军装,表现了东北抗联是一支具有正规军形象的军队;人物中有戴眼镜者,代表抗联中的一批知识分子,寓意东北抗联是一支有文化的军队;有2位骑马背枪的女战士代表着抗联中的妇女将士。抗战胜利70年前夕祭拜抗联英雄,意义非凡。

  离开时,浮雕墙上《东北抗日联军纪念园铭》那句“痛忆日寇野蛮,占我东北,人民奋起反抗。东北抗日联军,中流砥柱,英勇奋斗,谱中华民族高昂之战歌,写华夏青史辉煌之伟页。雪地冰天,生命极限;枪林弹雨,抛头喋血,杨靖宇绝境不降,壮烈殉国,剖腹唯见棉絮,狂倭垂首。赵尚志运智挥兵,歼敌冰趟,大振军民斗志,日伪悲叹!李兆麟勇斗强敌,指挥若定,西征奏凯。赵一曼宁死不屈,碧血丹心,英名万世流芳。乌斯浑八女投江,气贯长虹,凶寇惊魂。壮哉抗联!十四载前赴后继,艰苦卓绝。历经数万战,牵敌数十万,毙伤十余万!环境之艰苦,斗争之惨烈,战绩之辉煌,牺牲之巨大,史所罕见。伟哉抗联!驱除倭虏,力挽神州,爱国主义光耀天地;中朝同志,并肩作战,国际主义情高日月;殊死杀敌,不畏牺牲,革命斯文气壮山河!抗联烈士千古,抗联精神永存!”已深深刻进到我的骨头里。是啊,抗联事迹,震撼人心,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当时都非常年轻,正是他们抛下的头颅、洒下的热血才换来了今天繁花似锦的祖国。

  在海伦市我们行驶在一条叫做"雷炎大街"的路上,又望到了一座烈士纪念碑。据了解:原来这是建于1986年的雷炎烈士纪念碑。雷炎(1911-1939)是一位海伦的抗联英雄,原名李辉、又名李树。黑龙江海伦人。1931年参加抗日民众自卫军,1932年返海伦,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任海伦县支部书记,领导组织抗日游击队。后派到珠河(今尚志县)、哈尔滨、上海等地工作,1935年底返海伦。1936年3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留守团政治部主任。部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后,相继任五师、九师参谋长及九师政治部主任等职。1937年下半年,与九师师长王德富率部在汤原地区对日伪军作战,击毙日军70多人,俘虏伪军数百人,缴获步枪100余支、机枪6挺、炮1门。1938年8月,率部参加东北抗日联军三六军远征。11月,远征军在海伦改编,任第四支队队长。1939年2月9日晚,率骑兵70余骑行动,在李老卓屯被700余日伪军包围。与敌激战,毙敌100余人。突围中,受伤牺牲。时年28岁。因在原人民公园的南端修建了雷炎烈士纪念碑,雷炎公园也因此得名。后来,海伦市中的主干道也被改为"雷炎大街"。

  在黑河市黑龙江边,我头一次听说到一位英雄的事迹与见到了烈士墓。他叫王肃,今年的4月27日,是他诞辰101年。 江边的那个王肃公园就是以为解放黑河而牺牲的烈士王肃命名的,2006年6月12日黑河市委在王肃烈士墓前隆重举行了王肃铜像落成仪式。铜像高3.35米,宽1.5米。据了解,王肃同志于1945年11月,受党派遣来到黑河任中共黑河地区中心县委书记、黑河人民自治军司令员兼政委。1946年6月12日王肃同志去北安参加省委会议返回黑河途中,遭遇土匪袭击,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2岁,他为黑河解放事业立下不朽的功勋。

  我要向那些有名和无名的英雄前辈致敬!有些人尽管被历史淹没,但是丝毫不影响他们的伟大。我还要永远怀念我的父亲杜保生。我的父亲也是一位拿过枪,砍下过鬼子脑袋,被敌人悬过赏的老抗日军人。我们曾经都是共和国父一代子一代的中国军人。


  我们在边防向苏军烈士致敬

  在边防,我们每一次在界碑、在国门、在烈士和英雄雕像前和在边境等的集体合影,都要严肃的举起右手,行一个集体的、标准的军礼!因为我们当年也是兵!因为我们对边防有感情!

  为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70年前,苏联红军奔赴东北战场,同中国军民一道浴血奋战、并肩战斗,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壮丽诗篇。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两国人民铸就了世代友好的坚实基础。

  那天,在满洲里一道街吃过早餐,我无意走进了饭店对面的一个公园——苏联红军烈士公园。这是为了纪念1945年8月9日,在解放满洲里战斗中牺牲的苏联红军官兵。同年11月还修建了纪念塔和烈士公墓,并将原满洲里市公园改名为红军烈士公园。红军烈士纪念塔位于园内正中,高17.19米,顶端装饰着一个巨大的铜质五星。整个塔身由凿磨平整的花岗岩筑成,底座三面簇堆着铁青色碎石。塔身正中一块方石上用俄文刻着“光荣永远属于为苏联荣誉与胜利而牺牲的英雄们”。在其上端镶嵌着一面高擎旗帜前进的红军形象的浮雕。塔身后面刻着:“此处埋葬着为苏联的荣誉而牺牲的烈士”。塔身左右两侧镶嵌着苏联红军英勇作战的浮雕和以少校托洛波夫为首的56名各级军官和战士的名字。红军烈士公墓位于公园西南侧,公墓内立有两米高的墓碑和四组铜板覆盖的烈士墓。墓碑正面镌刻着:“此处安葬着对日本帝国主义作战中牺牲的英雄,祖国永远不忘你们的功勋。”碑后刻着:“于1945年8月9日至19日与日作战阵殁勇士纪念碑。”四组烈士墓的铜板上分别刻有烈士的名字。  在纪念塔的附近,还有一组反映苏联红军在战斗间隙及亲人送别时情景的主题雕塑,栩栩如生的场面,形象地再现了那个时期的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尊重与敬畏历史也就是尊重自己的心灵;尊重曾经敬仰过的先烈与心目中的英雄,英雄是不分国界的。此次中国抗战70周年大阅兵,俄罗斯就带来了一面“苏联红军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150师的胜利旗帜,这面旗帜曾经插上法西斯德国的国会会大厦上面。

  我在黑河中俄边界上,也见到过一座苏联红军烈士塔。据悉,在那场抗日战争中有1000多名苏联红军长眠在黑河大地。目前,在中国境内埋葬着近14500名苏联战士的遗骸。中国的45个城市中共建有至少50座苏军烈士纪念碑。我要向当年在中国抗日战争牺牲的苏军烈士敬礼!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贡献的苏联致敬!

  我们游览了繁荣美丽的边城和感受到旅游景区的魅力在此次边防行的日日夜夜里,我每到一处都会感受到边境城市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变化。无论是交通、绿化、城市建设、环境保护,还是物价、人们的精神面貌,都不是过去的旧样子。像黑河完全找不到我当年见到过的破旧、矮小的影子。到处是繁忙的贸易活动、到处是旅游者的身影,到处是建设工地。在这些城市生活的人们是幸福的,这里有蓝天白云,有安全放心的食品和优雅的生活环境。满洲里则完全是异国情调,就连夜晚的霓虹灯也格外迷人,简直就是童话里的世界。难怪这里的城市敢喊出与内地发达城市、旅游城市媲美的口号:南有西双版纳,北有莫尔道嘎;南有钱塘观潮,北有呼玛开江;南有海南三亚的“天涯海角”,北有漠河的北极沙洲。瞧:多牛气!多自信!我们还游览了著名的五大连池、室韦、恩和、呼伦湖、呼伦贝尔大草原等一批绝佳的景区,看到了过去没有见过的风景, 真的是一座小城如诗如画,一条界河如诉如歌。像在去室韦的途中,我们拍到了“三套车”雕塑像。特别要提到的一是,在离黑河以西仅9公里的“黑龙江中俄民族风情园”影视园,我们找到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拍摄基地。那是记录着苏联1942年卫国战争期间,准尉瓦斯科夫带领5个女兵与德寇英勇战斗的故事。他们保卫了基洛夫铁路,保卫了俄罗斯边境。 我很敬佩!  

  二是,在从新巴尔虎左旗向阿尔山出发的路上,我们参观了诺门坎战役纪念馆。诺门罕战役,又叫诺门坎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日本及苏联在远东地区发生的一场战役。它发生在1939年5月11日,历时135天,双方投入兵力20多万人,大炮500余门,飞机900架,坦克、装甲车上千辆,死亡6万余人。最终日军惨败、完败!它起因于侵华日军和外蒙军为诺门罕以西,直至哈拉哈河这块呈三角形地区的归属问题,最后引起战役。诺门罕战役对整个二战的最终结果和走向都有重要的意义。使东北关东军向西侵略的企图彻底落空,进而促使日军不得不放弃"北进政策"而选择"南进政策",进攻太平洋诸岛,偷袭珍珠港,最终导致日本法西斯完全覆灭。日本史学家自称这场战争为“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一次败仗”。一个侥幸活命的日本军官在战后发表了很无奈的看法:我(日)军的坦克炮管就象男孩子的YJ,只能微微勃起而已,苏军坦克的炮管却象真正的男人一般。

  诺门罕地区现在隶属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隔着一条哈拉哈河就是外蒙古。当年这里属于“伪满洲国”地界。外蒙古独立后,便以哈拉哈河为边界线,中国占东,蒙古国占西。“诺门罕战役”纪念馆就在哈拉哈河东岸,紧靠着S203省道,这里的草原,眼前是水肥草美,大片的牧场,遍地是饲养的牛、马、羊群,一派安宁祥和,你怎么也无法想象到当年的枪炮和喊杀声,这一切都随时间远去了……

  这场战役还有三个结果:1,诞生了不朽名曲:《喀秋莎》。苏联诗人伊萨科夫斯基正是从诺门坎战役得到创作灵感,写出了诗歌《喀秋莎》。苏联著名作曲家勃朗特尔把它谱成了歌曲。在两年后的卫国战争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唱,二战后,为表彰这首歌曲的历史功勋,苏联政府为其专门建造了一座纪念馆,这在世界战争史和音乐史上都是开天辟地的。时至今日,在俄罗斯重大历史和战争纪念活动上,《喀秋莎》仍是传唱度最高的歌曲之一。只有两位功勋级的歌唱家可以在国家级的纪念活动上,唱响这首歌曲。2,还有一个特殊的意义,这一仗把日军打怕了。在希特勒于1941年6月22日,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入侵苏联的时候,要求日军从东线进攻苏联,日军最终没有敢于进攻西伯利亚,让斯大林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的危险局面。为赢得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力条件;3,叫朱可夫元帅一战成名,躲过清洗劫难,成为苏联的英雄。

  但我觉得,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却是一场难于挂齿的重要战役。俄日在中国境内的战争很多,像旅顺口的日俄战争等,无论是谁对与错,谁胜谁败,都是外国人在中国土地上的厮杀,都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都是个尴尬的历史。战后苏联军队进入中国并侵占中国大片领土(根据苏日达成的停战协定,外蒙古边界由哈拉哈河向黑龙江境内推进了约40公里)。近代中国是一个历史悲情的国家,1925年,诗人闻一多曾在《七子之歌》那样悲愤写到“我们是旅顺大连,我们的命运应该如何的比拟?两个强国将我们来回的蹴蹋,我们是暴徒脚下的两团烂泥。母亲,归期到了,快领我们回来,你不知道儿们如何的想念你!母亲,我们要回来,母亲!”为了不再过有悲惨遭遇,不允许悲剧再现,所以在纪念抗战胜利70年之际,我们唯有牢记:“世间万事,铁律一条:国弱民贫,必遭欺辱。吾曹后辈,皆当谨记。焕发精神,自强自立,矢志奋斗,壮我中华。”才会叫中国立于世界民族之巅。


  我们见到了40多年未见过的战友

  战友情重于山。我们此行的9位战友,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最大的海伦大哥已经70岁了。这里有干企业的老总,部队退休的高工,政府机关的公务员等,尽管长期分别,但大家都还像在过去部队一样,克服困难,雷厉风行,默契配合,互相帮助,在边防行中继续升华着过去的战友情。大家的行为实在叫我感动,庄黎明作为总指挥,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把此次活动办得超乎预期的圆满;尽管有些路况很差,但沃建宪、陈精宪、闫凯萍、周景林、高宏伟还是轮番驾车,认真当好一名辛苦而又快乐的司机,保障了一路安全;苗泽华和凯萍两位女将在生活管理、财务记账方面也做得井井有条。战友们高效的办事能力和自觉的凝聚力都得到高度体现。在沈阳,迟亚飞做东和20多名战友为我们举办了丰盛的送行晚餐;回归时,佟明华将我们留宿山庄,杀羊摆宴来接风;还有沃总满洲里老鱼味饭店的鱼宴、庄黎明在康平的盛情、大家为刘海伦、陈精宪过的生日之夜、战友们专程到海伦市为战友刘海伦寻找出生地……当然还有沿途拍下的那些宝贵相片。这些,那些,都叫我们收藏进心灵深处,都叫我们永远难忘此行。

  最叫大家记忆深刻的还有8月21日那天专程到阿城看望战友胡杰。他是我们1969年末一起当兵的一位战友,当时从阿城来的一共有10位。70年代后期,由于战备工作需要,他就从402部队调到了偏远艰苦的黑龙江北部的边防部队工作,再后来转业到了阿城法院,当了一名法官。我们40多年没有见过面了,很是想念,当年他也和我们一起到边境线执行过巡修任务。那天,在我们去看望他的途中,由于沈阳到哈尔滨高速路维修,就绕行走大庆、肇东方向,最后在22点才来到了阿城区。尽管多跑了几百公里,但是觉得很值。当我们来到阿城,在车里看到这位年龄已在64岁的老战友,在阿城的夜街上,骑着那辆老旧的24型自行车,用力蹬着在前面领路时,我们的心都被感动的化开了,一再叫我们的车开的慢些、再慢些……由于实在太晚了,他多次推掉已订好的饭店、酒店和联系好的停车场,又重新选择。为了怕饭店打烊,他还叫嫂子坚守在那里等待,还交上了宾馆住宿的押金,保证我们在人生地不熟的阿城第一时间吃上、住下。他在全力尽着地主之谊,摆下了一大桌好酒好菜,高档的洋河大曲还是他儿子从南京送他,平是舍不得喝的名酒。第二天,他还一早就赶到阿城宾馆,又带我们参观了金代祖陵。战友情,贵如金啊!几十年不见依旧亲!

  我还忘不了:我们从沈阳出发的头一天晚宴前,战友们依然像在部队那样,整齐排队,放声高唱着《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为我们9人送别。

  回来时,我的耳畔不由又响起另一首苏联歌曲“啊,这歌声,姑娘的歌声, 跟着光明的太阳飞去吧! 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 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

  思念的边防,我们终于在2015年8月来到了你的怀抱,边疆那些年轻的战友,我们已看到了你们!问候了你们!我们这些当年的老战士希望你们守卫好我们的边疆!你们听到了吗!

  请记住我们这9位边防行的老通信兵:刘海伦、周景林、庄黎明、陈精宪、沃建宪、高宏伟、闫凯萍、苗泽华、杜东。还有那两辆无声的战友——SUV小汽车。

  2015年8月31日8时1分,当我从沈阳站乘坐今年最后一趟由阿尔山——大连的k5906次列车返回大连的时候,我知道恋恋难舍的边防行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完——

 


psb (10).jpg



psb (4).jpg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