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喧闹的城市里,能聆听到蝈蝈“啯啯啯啯啯啯,啯啯啯啯啯”的吟唱,无疑是一件令人心旷神怡的事情!从2015年至今,我家入夏后的阳台上每年都会发出这样美妙的声音。这些蝈蝈小精灵可谓是我家免费的歌唱家,更是我们这些年龄已愈“六零”后的小伙伴。

       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或苦、或甜;每个童年都有难忘的故事,温暖、新鲜。蝈蝈,就是我内心纯真清澈、无忧无虑童年时最喜欢玩的精灵。

       记得我小时候,每年立秋前后,在大连大街小巷里,都可以见到卖蝈蝈的人,挑着一担密密麻麻蝈蝈笼子。笼子有拳头大小,全是由席篾儿编的,蝈蝈笼子编的又结实又透气。卖蝈蝈的不用吆喝,生意可红火了。三五分钱一个,特受小孩子的欢迎。“文革”时期,蝈蝈,看不见了。我就求邻居家的魏姥姥在回烟台乡下老家时,帮我捉几只蝈蝈带到大连,就是这些小虫,装点了贫瘠的童年,伴我度过了生命初的浪漫。这些年,偶尔也会有这样的小贩卖蝈蝈,但蝈蝈身价要在20到50元了。 

       逝者如斯夫。退休后,我这个“六零后”不想辜负宝贵的美好日子,又开始延续童年生活,关注起那个可爱的小虫——蝈蝈。干脆“老夫聊发少年狂,再玩蝈蝈又何妨!”

       在人们所有饲养以赏其鸣叫的小虫里,体形最大的无疑便是蝈蝈。蝈蝈是卵生,一只母蝈蝈能繁殖200-450多粒卵,分雌雄两种。雌虫个大但不会鸣叫,我要捉的蝈蝈是那种体型小,翅翼扇动,能发出悦耳鸣声的雄蝈蝈,而且必须是“立秋”后的秋蝈蝈品质才最佳。如果运气好捉到一只铁皮蝈蝈,我会兴奋好几天呢!

       伴随城市化的快速拓展,在大连市区附近这多年已鲜见蝈蝈。于是,我一到秋天,便专门去离市里150公里远的山区——普兰店安波的山里去捉蝈蝈玩。

       捉蝈蝈是一个苦中求乐,绝对锻炼眼耳手的活。如今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在乔木、矮草上,豆子地、玉米地已经不容易见到蝈蝈了,还有阴天和下雨天也是不能捉蝈蝈的。必须要爬山去那些鲜见人迹、有太阳照射下的灌木和密草里寻觅。七道房附近的陡坡上、老边山北部的沟沟岔岔和鸡冠山的防火道通常都是我的猎场。蝈蝈是“阳虫”,阳光越是照的火烧火燎,它才越热越叫。蝈蝈的保护色很棒,不鸣叫,你很难发现它,满身尽是漂亮的翠绿色,几乎和春夏秋的颜色一模一样。若用眼睛去寻找,可真犹如大海捞针。我的土办法就是在最热的时候等着它大叫,在远处循着叫声慢慢逆风走过去缩小范围,此时,狡猾的蝈蝈警觉了,对人的脚步极其敏感,稍有震动则止鸣静观,我则静静耐着性子一动不动,和它比,谁有功夫。忍受着太阳的暴晒,和蝈蝈斗智斗勇,站在那里等待它第二次鸣叫后发现它。当它慢慢放松了警惕,又开始放肆地欢叫起来时,我的火眼金睛便会顺着叫声找出准确位置,有时还会用上望远镜,走进跟前,双手形成抱球形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最后一击的合拢。此时,“乐极生悲”的蝈蝈便会被束手就擒了。如果失败就意味着必须要放弃,因为蝈蝈会六爪一松,放开抱着的树枝,直接掉进下边极密的棘荆和灌木丛里,再也捉不到它了。还有捉它不仅一不怕热,还要二不怕咬。它有两颗锋利像锯齿一样的牙齿,冷不丁咬上一口,你要坚持忍住,否者,功亏一篑,蝈蝈会乘你手一松,便一登两条又细又大的长腿,逃之夭夭。

       近几年,“小虫傍大国,悠然且自得,圪针头上立,鸣鸣欲参佛”的蝈蝈真的是越来越少了,这不,去年出征,费了好大劲才仅仅捉到两只,如获至宝一样啊。

       回到家里,养蝈蝈也是不易,我虽然不能像过去老北京那些手提蝈蝈笼的富家子弟那样讲究,也没有养冬蝈蝈的精力和条件,但我知道它的饮食很重要,辣椒,瓜花,葱白它都喜欢,但还要荤素搭配才行。如诗里所言“蝉歇夜寂柔歌起,体美身绿翼如纱,莴花瓜果非最爱,猎蝉食肉和睦居。”不会编笼子,便因陋就简,喝过的饮料瓶上,用烟头烫上整齐的圆孔通风,这就是蝈蝈的新家哦。雄蝈蝈必须分开来养,否则会互相斗架,两败俱伤。有时候,我会将它散养:任其在阳台那些花草上自由自在漫步、歌唱。不料有一天,失踪了。快到晚上时,忽然听到它在冰箱附近发出微弱的鸣声。急忙翻箱倒柜却一无所获,懊恼极了。想它一定是误入到了地板地下。叫我一夜没能睡好。谁料第二天竟然打开电视柜时,发现了这只倒霉鬼。怪不得声音微弱而又固定在一个地方呢。这柜门四面无缝又无人开过,咋进入的?至今是谜。

       玩蝈蝈还叫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原来喜爱蝈蝈是人类共同天性,蝈蝈竟然与诗经有关,而它的学名竟是诗经里的称谓——螽斯。那句“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讲的就是:蝈蝈绿翅振,聚来鸣好音,你的众子孙,多得连成群。早在3千多年前就抒发着对其多子多孙的羡慕之情。我还特别喜欢作家魏巍那首鲜活生动的抒情诗,你听:“战斗了一夜一早晨,战士呵,用满挂露水的刺刀,割一枝红酸枣吃下你便睡了!……呵,蝈蝈,你喊起他们吧!在升起笔直的青烟那边,早饭已经熟了。”多好的蝈蝈啊!给残酷战斗下休息的勇士平添着一丝温情,一丝希望。 

    随着深秋来临,家里蝈蝈会逐渐变成褐色,动作也不灵活了,但它仍然不知疲倦的唱着属于自己生命的曲子,我心里略有不安,酸楚,大自然的宠物在我这儿失去自由,是否残忍?只得更精心呵护。如今,在南方由于技术的成熟,痴迷者都会养出能在冬天里欢唱的蝈蝈了,想一想,飘雪那日,夜深之时,围绕着红泥小火炉,品味着绿叶茶、酱香酒,万籁之中,听着小生命发出的声音,你就会感到不孤独,又会涌来许多多无名的感动。

       老了,我更会像孩子般喜欢蝈蝈。爱它,可以使你善良,快乐,解忧和尊重,懂得生命的宝贵。蝈蝈的寿命一般只有短短5~8个月,看到微小的它能那样乐观地活着,我都会受到感染。重新思考起人生的生活观、老年观。如果时常摆脱复杂和困境,体会生命的单纯,把自己变得更加简单直接,就会得到一种心灵上的养生。我就会在喧闹的城市中,找回乡野的安静。这也是一种收获吧

       蝈蝈对环境是严格挑剔的,我不知道这种可爱的小虫还能在世界存在多久,但我深知:没有蝈蝈,肯定是环境的灾难,人类也活不成了;而没有了人类,它们会活的更好。你爱上了昆虫和蝈蝈这些朋友,就和世界上大多数生命站到了一起。

       人啊,应该留一点时间,去保护环境,去关注爱护那质朴而诗意的小虫——蝈蝈,这是何等有趣而又温暖的一件事啊!快立秋了,我又开始想去听那些蝈蝈在大山里的欢鸣了。但是,从今年起,我要反思,金盆洗手,不再去打扰而是要保护那些可爱的蝈蝈了,因为,它们不属于我,而是属于整个大自然;不再抓蝈蝈了,因为,蝈蝈也有尊严,宁可让它们自然老去、死去,也不要抓到笼子里,它们在笼子里,没有自己、没有自由,毋宁死;更因为:我们尊重了蝈蝈,就是尊重着自己。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