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花落,不经意间我已步入花甲。从呱呱坠地到青丝绵绵、又到两鬓染霜,岁月的行囊里装满了沉甸甸的记忆。

       这些年来,总有一个地方让我念念不忘,总有一种情结深埋心中,那就是一个走过千里万里,不如心里有渠的地方——红旗渠。我就是想把去年到红旗渠的心情写出来。

       知道红旗渠,大概快有50多年了,还在1970年左右的时候,我刚刚到部队当兵,就从连队的广播里听到在河南一个叫林县的地方,一群农民创造出一个感天动地的奇迹——用十年时间在万丈红绫的百里赤壁上手工挖成了一个1500余公里的水渠。恰好身边有一位是从地方大学入伍的战友,他的家就在林县,据他讲:他的家乡可用两个字概括:一是太旱,二是太穷。他当兵有一个目的就是将来离开那个地方,果然他靠自己的努力,在20多年后,当上了团长,把家安在了大连。那时我就有一个渴望:想有一天看看那个地方和那里的人究竟啥样?这不仅是好奇和佩服,还因为红旗渠的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饱含了太多我们这些50后人的时代记忆。 “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全国学解放军”是那个单纯澎湃年代响亮励志的口号,我正是从学习雷锋、王杰、焦裕禄和林县好县委书记杨贵等英模开始,曾经先后在部队第一年就当上了五好战士、同年兵里第一批提干,无论在部队还是到地方,都始终保持着红旗渠那股劲,位卑未敢忘忧国,干好工作。红旗渠,是我进步的榜样啊!

       这一等就是近50年,我退休了,开始了由耆向耋的日子。既然从出生遇困难-成长碰文革-学习正拨乱-工作逢改革-到了养老能追梦的时期,那么有梦想就不能等,2017年初,我忽然有了一种冲动,想在每天买菜、做饭、吃饭和睡觉的平淡生活里出一次轨:这就是一定要去看看红旗渠。

       5月12日晚上,我和老伴乘坐飞机,随着一个大连去河南的旅行团,到了石家庄。第二天一早又驱车350公里,终于在中午跑进了太行山的红旗渠,眼前的红旗渠,是一个人工修建的灌渠,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县(现叫林州市),处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就是一个被豫晋冀挤在一团的地方,土薄石厚,山高路险,怪不得水贵如油啊!如今已成为国家4A级渠景区。主要分为:有红旗渠纪念馆的分水闸景区和有络丝潭瀑布的青年洞景区。分水闸就是把红旗渠的总干渠在此分为三条干渠,润泽着林县54万良田。闸房上空有郭沫若书写的"红旗渠"三个大字。车刚一停稳,我就急忙跑到那块有着红旗渠三个金色大字的花岗岩石头前,留下了到景区的第一张相片。

       有人说:南太行把最美的一段留给了河南,一点也不假,红旗渠工程便在其中。我本以为到红旗渠只是来受到一次艰苦奋斗教育,景观不会有太大的惊喜,河南的这个地方应该是不大会出彩啊!没想到来以后,眼球都快掉出眼眶外了。红旗渠景区非常棒哦!4A哦!原来早在1990年,由于河南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水利设施不断完善,红旗渠的灌溉功能已弱化,林州人就开始把红旗渠办成了旅游胜地,将精神财富转换成了物质财富。

       漫步在这儿,简直就是步入一个好美的大公园。这里各景点排列有序,规划严整,翠柏簇拥,渠水奔腾。真可谓山水秀丽,令人心旷神怡。还有因其潭深若一络蚕丝而得名的络丝潭风景区也很美,那儿有漳河名胜“小三峡”,坐上小艇就可以畅游一圈,尽享潭中山水风光;还有探探神秘莫测的“神龟洞”,欣赏一个神龟救民的美丽传说;凌空高悬的“铁索桥”也是值得一看的古迹名胜。

       在赵朴初题写的“红旗渠纪念馆”里,我不由被讲解员那个惊心动魄的故事震惊:20世纪初,一个大年三十的清晨,红旗渠任村年过6旬的桑茂林老汉到7里远的黄崖泉排队,天快黑时,接了一担水回家。才过门的新媳妇出来接他,不小心却把水弄洒了,懊悔的上了吊。这就是当年那个十年九旱、水比命都贵重的地方——河南林县。纪念馆里有个触目惊心的历史记载:光绪四年春夏时,因大旱,“柿叶甘土,俱当饭餐。幼女出卖,一两钱串。人吃人肉,遍地不安。皇上放赈,人死千万。”

        我又被那些数字和奇迹震撼:55万人的林县,除去老弱病残竟发动民工30万人修渠。这是组织起来的奇迹; 1960年起耗时十年,削平1250座山头,修成1500余公里的渠道,解决了几十万人的饮水和灌溉问题。这些土石修成一条宽2米、高3米的长墙,可以把广州和哈尔滨连接起来。这是中华民族最后一个宏大的纯手工制品和工匠精神的奇迹;在红旗渠工程6865.64万元资金使用中,没发生一分钱的贪腐行为。这又是廉政的奇迹。怪不得周总理会对红旗渠建设做出极高评价: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纪念馆里保存有许多珍贵资料和实物:有当年农民戴过的柳条帽、镐头和铁锤、钎子……有《红旗渠》电影“心中升起红太阳,千军万马战太行……”的歌词;那张已发黄的1958年1月3日《林县小报》头版套红的文章就是《重新安排林县河山》;还有一副照片很珍贵,是毛主席1958年1月1日在接见林县县委书记杨贵。这些都已成为了激励当代、教育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我懂得了,红旗渠之所以有魅力,就如纪念馆《前言》所言:这是共产党人用使命和担当作出的战略抉择,是林州人民以智慧和力量写就的辉煌篇章。

       真的是百闻不如一见,那天晚上我们住在林州市。旁边,林州市旅发委大楼上那副“弘扬红旗渠精神 建设世界人文山水城市”的口号格外醒目。在这儿,我看到了一个和我旧忆里完全不同的林州市,一个发生了天翻地覆变化的新林州。市政建设现代时尚而又干净卫生,高楼林立,绿树成荫;这还真是个酷爱红旗渠的魅力城市:到处可见红旗渠命名的香烟、书籍、日用品,还有红旗渠大道、精神教育培训中心、演艺厅……让我最激动的是:每天早晨7时整,城市都会延续着红旗渠时代播放《东方红》乐曲的惯例。听说,林州市的红旗渠建筑企业的工匠精神在国内外十分有名气,盖大连210医院新大楼建筑队就是出自林州。还听说,这儿的市政府还正征求市民意见要改市名叫红旗渠市呢!

       在林州市短暂的日子里,我兴奋地抓紧时间,在这个居愚公故里仅200公里的地方手持红旗留了影;在纪念馆细细瞻仰了激情燃烧岁月的红旗谱;还伴着3.5公里的红旗渠水徒步到了青年洞……路上的那些十水言碑、虎口崖、廊桥、创业洞、团结洞、老炮眼、鹰嘴崖、一线天、神工铺、两半山遗址都一一被我记在了心间。当年就是在这些地方,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后来的几天,我们还游览了太行山的世界奇迹——郭亮村;中外美景——云台山……真正把这次太行山之行,变成了一场与一群了不起的中国人和河南人盛大的邂逅。我真的很庆幸我的这次冲动,它让我没有遗憾的终于到过了红旗渠,亲身体验到林县人当年逼水改道,牵河上山,建成了当代万里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的伟大气概!那种战天斗地,倔强、抗争和不服输的斗争精神,永远将是我难忘的中国魂一个最突出符号。人老了,就要多出去走走,这样,你的生活才会精彩!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