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和煦四月天,兄弟骑行离家园,

       征途万里足下始,壮士侠骨心向远。

       2016年4月22日上午9点,我和虎成师弟告别了沛菊师妹和田启、小位等人,骑上满载行装的车子,到郑州市政府门前拍照留影,然后一股劲儿的便向西出了市区。带着对青藏高原的向往和憧憬,带着朋友们和家人的寄托与牵挂,我们踏上了藏地骑行的征程。

       虎成师弟姓高,个子比我高,也比我胖。生就的虎背熊腰,浓眉大眼,却十分钟爱研读经典。儒释道藏,不仅精读细探,且喜追根寻源,而以求真本不吝钱物。生就的心灵手巧,技工术专,却职业操守诚信刻板。对负责的工程验收,横竖不讲情面,不为回扣高薪弯腰,而且是亲朋同然。生就的性情耿直,不善言辩。却慈悲为怀助人解难,妙手行针,为人医治病患,且还施教管饭,而尽是善心无图奉献。

       和虎成师弟的结识,缘于他和师妹沛菊的结合。沛菊姓陈,出生在太极世家,从小习武练拳,曾连续三届获得全国陈氏太极拳和太极剑的冠军。中国武警总队武术队太极拳专业队员,成绩斐然。后考入北京体育大学武术专业深造,期间学习充实了诸多拳种的理论和技术,继承发展了家传陈氏太极拳的理论教学和技术体用,是陈氏家族中第一个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的太极拳传承者。她创办的陈鑫太极拳研修院教学规范,形正身端,诚敬守中,内外顾兼。在全国各地成立了不少传习馆,是“中华武学传习馆联盟”的发起者和首批加入的拳种。她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可谓桃李满天下。她的父亲陈立宪,建国前西北工学院建筑设计毕业,除了家传太极拳外,还擅长手法接骨。虎成的父亲是一位踏踏实实为百姓治病的老中医,本人是建筑工程离不开的弱电工程师。他们为了深入挖掘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相继辞去了省武术管理中心副主任和高薪聘用的热门岗位。一个自喻为拳而生,一个潜心修炼,可谓是志同道合乾坤互补,对太极拳的理法体用都已颇有造诣。

       我们轻快的蹬着车,一会儿前后拉开段距离,一会儿并排聊上几句。“师兄!有车!靠边儿!”“师兄!慢点儿!”每当有车过来时虎成就会高声的喊,这也是师妹临走时一再交代他的:“师兄年龄大了,你一定要照顾好师兄啊!”所以虎成车上驮的东西要比我车上驮的重十多公斤。路上我三番五次的变着法儿想替他减轻一点重量,他都坚决的不让。为此他的车在骑完全程后,后轮胎的花纹被磨的一点儿都没了,扎胎共7次,辐条断掉达26根次。一路上受了不少的艰辛难为,这是后话。

      从郑州市政府门口到荥阳市的城东,25公里骑了两个小时。速度不快也不费劲儿,骑行的头一天先适应一下。我们在一个空旷的广场上演练了陈鑫太极拳的起式动作后,简单的吃了点儿带的干粮,稍作休息,起身上车,绕城而过。感谢给我们指路的荥阳骑友,为我们节省了时间。

       进入巩义市后,路况不太好,路上大型车辆很多,上下起伏的路段开始了,蹬起车来也感到吃力了,两人的屁股都磨得有点儿疼了。

1531013227812698.jpg

       路过一个三岔路口时,一块竖着立的路牌上“米河镇”三个大字,勾起了我的思绪。这里应该是我的三弟生前当兵的地方,新兵连的通信地址是米河公社。那是1979年的年初,刚刚当上新兵的三弟到这儿没几天,就上闷罐车到了广西边境。2月17日在满天的硝烟战火中打过了边境线,直逼凉山,一直到撤回祖国。三弟当兵前是下乡知识青年,在一次劳动中被突然塌方的土石砸伤,胳膊骨折。验兵体检时去掉夹板,硬是咬着牙挺了过去。三弟是一名“八二”无后座迫击炮手,他是带着伤扛着炮筒冲锋陷阵的,后来班长知道了,就帮他给了他不少帮助。上战场前他不能告诉父母亲,悄悄的写信给在青藏线当兵的我,我默默的为三弟祈祷,祝福他平安归来。三弟是我们家的骄傲。

       过去米河镇,虽然还是丘陵小山,但路的坡度越来越大了,骑起来越来越费力了。计划的10公里一休息,逐步的变化为5公里,2公里,1公里,最难蹬的大坡甚至要休息两三次。路上没有一点儿阴凉,午后的太阳照射在身上,感觉比大夏天都热。头上的汗一把一把的甩,衣服里外都湿透了,虎成垫在前胸后背的毛巾都能拧出的水哗哗的!我们带的两个保温杯两个户外杯和户外大保温瓶的水都喝干了,在一家小诊所讨的水很快也喝干了,嗓子眼儿干的燥裂,已经有点儿中暑的感觉。我们带的苹果、阿胶枣、熟地都用上了也不济事儿。到后来,想起还带有蜂蜜,赶紧找出来每人喝了一口,噙着润润喉咙,才有所减轻了我们热渴难耐的状况。

       这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打乱了我们的计划,原打算第一天努努劲儿骑到洛阳的目标看来是不行了。因想避开连续大坡,听取路人的建议绕道,骑到巩义的站街时,太阳已经西下了。我们又累又饿又渴,于是就决定在路边一个预制厂的院里扎帐露营。

       预制厂里只有一位看场的老人,听了我们的求宿要求,看我们车上行李包裹的一大堆确实骑不动了,也不像坏人的样子,便很热情的留我们在预制厂的院子里过夜。1531013908110406.jpg

       老人给我们烧了两锅水,还把自己做的准备第二天早上喝的面汤端给我们。我们实在太累了,把车靠在预制板上,一屁股坐下好半天都不想动地方。一面勉强的和老人聊着,一面不停的喝着水,直到把两锅水喝了个精光,才缓过劲儿来。

      聊的中间得知老人身体不太好,心脏肺部肝脏都有问题。虎成细细的把老人得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问个清楚,又征求了老人的意见,顾不得一天的劳累和困乏,取出银针便给老人施诊。   

       把针扎上,虎成在院里转着,看到墙边草丛里长有枸杞苗,就捋了一把用开水焯过放盐拌出来,算是晚饭的菜了。我骑车去买了10个烧饼和榨菜,等给老人起了针,就着面汤一起吃饭。

       老人坐在屋檐下不住的念叨着,要把隔壁一间房收拾收拾给我们住。我们不想给老人添更多的麻烦,谢过了老人的一再劝让,打开背囊把帐篷支好。老人能留我们在院子里露营,还给我们烧水熬汤,我们已经很知足和感恩了,不能让老人因这份热心擅自决定,而后再遭到领导的指责。那样,我们心里会很不安的。 

       夜晚了,老人锁了大门休息去了,我们也各自钻进了自己的帐篷。

       骑行第一天就露营睡了帐篷,心里不免有些激动,加上这个预制厂就在陇海铁路的路基下面不远处,三五分钟就有一列火车通过,地面震得就像有无数个人挥动着鼓槌敲动的鼓面,人很累却很难入睡。我爬起来摸出相机钻出帐篷,想试着学拍几张夜景。

1531014484133579.jpg       黑暗的夜色中,亮着灯的帐篷透着一团橘红色的光,师弟的身影映在帐篷上,就像一位虔诚的僧人在深山绝壁的摩崖石窟中面壁诵经。

       一列列客车呼啸着飞驰而过,在夜幕里划出了一道道乳白色的光柱。光柱里载着无数的旅客,就像在时光隧道里穿越,由东到西,由西到东。而我们却是用双脚踩踏着自行车去走万里,就像在漫漫路涂中苦行,劳筋励志,体乏心空。

       第二天早上,待我们收拾好行装时,老人又熬好了面汤。虎成把针治的穴位给老人交代清楚,让他找个懂针的人照着穴位扎就行。我们想要付点儿饭费,老人说什么也不要,并说从西藏回来时一定要再来站街啊!我和虎成一再感谢!在心里记住了:老人叫张志军,65岁,巩义市站街镇王沟村预制厂。

       大约骑了有20多公里的样子,到了位于巩义市的宋朝永昭陵广场南门,稍做休息。广场里有单位正在组织汉语和诗词的知识竞赛活动,人们身着汉服,手捧古书,兴致勃勃的诵读着诗词和经典。突然乌云密布,风起尘扬,一阵大风雨就要来临。广场里乱作一团,竞赛活动也在慌乱中急忙收场。我们也赶忙骑上车子,一溜烟的向西冲入了风里。

1531015035107106.jpg

       尽管拼足了劲儿蹬车想骑到雨的前头,最终还是没能躲过去。风助雨势伴着春雷越下越大,我们来不及取出雨衣,只好躲到路边一家汽车修理厂的棚下面避雨。好在雨下的时间不长,耽误了不到一个小时。

       今天的路很好骑,尤其是过了偃师县,都是下坡和平路。我们在偃师县西的一个路口吃了碗面条,也算是感受了一下唐僧家乡的气息。接着一路不停,半下午就到了洛阳,也没有问路,竟然一直骑到了龙门石窟的对岸。在这里与师妹的朋友接上了头。

       洛阳一年一度的牡丹节还在盛期,所以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洛阳我们离得近来得多,不愿在此凑热闹耽误行程,决定住一宿便走。

       师妹的朋友听了我们在巩义爬坡的情形,劝我们把那些可以不带的东西留下,减轻点重量。我们才刚刚骑行第二天,兴致正浓,还是坚持要带上。感谢他们!洛阳的豆腐菜真好吃!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