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国良,一个敦厚诚实的汉子,有着一个军人的老练和直爽,1990年退伍转业进入德州市住建局工作,在平凡岗位坚守了17年,去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后,他以市委下派帮扶第一书记的身份来到湾头村,扎下身子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湾头村的扶贫工作上来。

      湾头村位于山东德州市陵城区糜镇镇政府驻地西南方,拥有耕地1970余亩,村庄占地361余亩,400余户,1400人,多年来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就是种植小麦、玉米,产业结构的单调使这个村成为镇里12个贫困村之一,村民收益并不高。

  2017年3月,村里来了第一书记后,改变农民传统的种植思维,带领村民两次去禹城、临沂学习蔬菜大棚种植经验,引进蔬菜领域的“高精尖”技术,建起了蔬菜温室基地,充分利用村四周分布着大大小小10余个坑塘沟渠,进行挖掘加深清淤连通,种藕养鱼,发展起了休闲农业旅游产业……湾头村变了模样!

  

  用双脚“丈量”民情

  湾头村是糜镇一个超千口的大村,村内无集体经济和公共资源,环境恶劣,垃圾遍地,苍蝇乱飞……驻村第一书记于国良刚来,一个“穷、乱、散”的湾头村摆在他面前。

  “当时,我们都没有在意这个下派干部,心想他不过是来这里‘镀镀金’,肯定点点名,报了道,就走人,应付公事罢了。”湾头村支部书记魏玉柱说。

  事实证明,人们的判断是错误的。刚到湾头村,发生的一件事深深触动了驻村第一书记于国良的心。村里怕于书记生活不习惯,租了一家农户的房子,并安装了空调、燃气灶等生活用品。“可真等我到村里,看到的却是全村村民安装空调的也没有几户。”说到这里,于国良深受感动。入村第二天,于国良向支部书记魏玉柱要来了全村17户贫困户的名单,他要逐一前去看望聊天,尽快熟悉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为他们脱贫致富图谋划策。

  第一个家访的贫困户黑荣昌深深震撼了于国良的心,这个家庭太苦了,可谓祸不单行,儿媳妇离家出走,撇下了一个男孩,丈夫一气之下神经失常,偏偏黑荣昌老人脑血栓复发,因为治病吃药,家庭指望几亩薄田经济特别拮据,加上儿子家庭破裂,黑荣昌便整日生活在阴霾里,脸上没有一点笑容,每天消极悲观,走路抬不起头来。于国良了解这个情况后,多次去黑荣昌家里谈心,说黑荣昌现在你是家里的顶梁柱,你不能倒下去,有病的儿子、年幼的孙子,他们都指望着你呢,你要振作起来,给他们做个榜样,没有过不起的火焰山,只有乐观坚强,才能渡过难关。经过于国良苦口婆心的劝解,黑荣昌豁然开朗,精神振作起来,每天也帮助老伴插花,尽管一天只有五六元的收入,但是靠自己的双手劳动所得,心里快乐,也对明天充满了希望。如今,在黑荣昌的带动下,儿子的病大有好转,孙子也由原来的忧郁变得活泼起来,家庭充满了温馨和谐。“亏了于书记,他就是及时雨,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不靠天不靠地只有靠自己!”多黑荣昌脸上重新绽放了笑容。

  去贫困户黑国昌家里走访,更多给予于国良的是敬意和感动。黑国昌是抗美援朝的老英雄,已经过世了,他的遗孀今年93岁了,耳不聋眼不花,和盲人的儿子相依为命,走进黑国昌的家,于国良就被这老人深深感动,老人没有抱怨没有不平,有的就是一颗平淡的心,看着朴实的老人,于国良悄悄拿出200元钱,塞进了老人手里,让老人买点营养品。“当时我真的什么意思也没有,看着老人,心里就产生一种莫名的敬意。”于国良平淡地说。

  4月23日,于国良的同学,潍坊昌乐建筑公司的经理房震来看望他,听于国良讲了湾头村的贫困户日子很苦,发家致富的房震是有名的爱心人士,听说后毫不犹豫地购买了17桶油,嘱咐于国良让他送给那些贫困户,于国良挨家挨户地把老同学的这份爱心传递到每位贫困户手中,受到了17户贫困户的感谢和敬意。


  真情润沃土扎根在农村

  驻村第一书记于国良说,我们主要的任务是抓党建,精准脱贫,每名下派干部都要真正把根扎在农村,不但身入,更要心入,做诚心、公心、虚心、精心,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壮大集体经济。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于国良成了一个大忙人,一天天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见他一面很难,走访贫困家庭、商量村级规划、带领大棚种植户两下禹城、临邑参观取经、召开党员座谈会……找于书记采访,只给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刚刚从禹城参观回来的他还要向党委孙书记汇报工作,还要赶回去开村民参观总结大会……剩余时间的采访,是和于书记在伙房餐桌上完成的,透过于书记忙碌的身影,笔者真正感觉到了一名共产党员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情怀,有这样的下派书记,才是老百姓最幸运的事情。

  要想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党支部是堡垒,党员是先锋模范。农村建设关键要有一个好的党支部。于国良在做好精准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以高标准、严要求抓好党建工作。

  党建帮扶中,于国良严格党员队伍教育管理,4月28日党员活动日,于国良与在家的湾头党员开展政治生活,让党员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完善工作制度,落实“三会一课”、村“两委”成员坐班等制度,特别是以推进村务监督为重点,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三务”公开等制度,每项村级事务都实行民主决策,将资金使用等情况予以公开公示,提高了决策公信力。

  “我们村的于书记,一点架子也没有,号召我们种植大棚、种藕养鱼、发扬湾头豆腐、种植“三白”西瓜、编织竹筐等发家致富,他真心实意为我们老百姓办事,我们心里感激他。”村民李大哥逢人便夸刚来村上的“第一书记”。

  其实,于国良为民服务的事情还远不止这些。在村里,老百姓的大事小事他都过问,不到两个月义务帮助群众代办各种事情不下20件。在他的推动下,村上已经筹集资金进行街道、坑塘改造、文体广场工程建设,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为民办事服务,帮助解决问题和困难是“第一书记”进村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另一项更重要的工作则是,推动精准扶贫,帮助贫困村增强“造血”功能。

  他走村串户、集思广益,反复听取群众建议,逐户制定帮扶措施,明确扶贫目标,在规划的同时,推动扶贫项目加快实施,目前,湾头高标准大棚建设已经完成土地调整,美丽新村建设完成规划设计和地形测绘,旅游发展、村庄规划、坑塘改造等项目已启动建设。

  “来到了湾头,服务老百姓不是走过场,更不是‘镀金’,而是真心实意帮助老百姓做点实事。”朴实憨厚的于国良深有感触,“我一直在想,什么时候村民想起我,不仅因为我是下派干部,更因为我也是村民的一分子,我才能自豪地说我是湾头村的第一书记。”


  坚守一心为民的责任和情怀

  湾头村位于糜镇镇西北部,村民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产业结构单一,村集体经济没有收入,自来水、道路、文化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抗灾能力差,村民收入较低。

  进村第一周,于国良便与村“两委”、老党员、村民代表召开座谈会,把亟待解决的事情摆到桌子上谈。“以前的街道排水沟老化了,现在雨季排水是个大问题。”“村里的地旱的时候浇不上水,涝的时候不好排水。”……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想要解决的问题。

  着眼群众反映的这些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和农民尽快想脱贫致富的愿望的问题,于国良说干就干。他马不停蹄的跑市里镇里协调资金,实施了街道排水沟改造、道路硬化、文化活动场所功能提升、农田水利设施改造。

  湾头之所以称为湾头就是坑塘太多,大约十好几个,这些闲置的塘湾,把它加深连通,种藕养鱼提高农民收入,莲藕种植技术简单,管理简易,占用时间少,近年来市场价格稳定,除去各项费用,每亩莲藕年收入在五千元左右。在莲藕中养殖黑鱼、泥鳅、黄鳝等表面粘液较多的鱼类,不易被莲茎破坏鱼鳞,可进一步增加经济收入,利用挖掘土方,筑造台田,改善土壤盐碱度,可开发特色种养殖,如种植蔬菜、树木、养殖鸡鸭均可,其经济效益远高于粮棉种植。于国良把这个想法说出来,赢得一片掌声,说干就干,于国良多方筹集资金10万多元,雇佣2台挖掘机、四辆转运车,开始了坑塘改造工程,如今工程接近尾声,村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说明年再来,这里池塘荷花绽放鱼儿成群,一幅美丽的荷塘月色让你驻足流连。

  如今的湾头村实现了质的蜕变,街道墙面美化、旱厕改造了,小广场建立了,村庄变美了,村民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了,村民们都乐得说“这是下派于书记的功劳啊!”。

  “村里从来没有发生过这么大的变化,再看看现在的湾头村,这些变化是咋来的?于书记不知道做了多少工作呢。”说起对于国良的感受,村委会主任李孟清打开了话匣子,“农村工作是最难做的,于书记刚来时,我们确实替他捏了一把汗,但是于书记一来就为我们垫坑、修路,为老百姓办真事、办实事,我们打心眼里认可了这个书记。”

  “我一定履行好第一书记的职责,尽心竭力为乡亲们办实事、办好事,使他们尽快脱贫致富。”谈起今后发展,于国良充满着信心和决心。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